一、改善饲养条件,减轻热应激
高温高湿饲养环境会造成畜禽热应激反应,干扰机体正常代谢,降低采食量、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极易增加畜禽疾病发生率。为此,应降低环境温度,减轻高温对畜禽的应激:一是增设隔热设备,例如隔热板、阴凉棚、遮阳网等,有的可以在屋顶覆盖稻草隔热;二是在生产区增加绿化;三是安装降温通风设施,例如湿帘、冷风机、排风扇、喷雾系统等,加强空气流通,增加猪只散热;四是当畜禽舍内温度超过30℃时,可以适当喷、淋、滴水,以减少热辐射,但这种方式会增加舍内湿度,需要结合通风,最好有湿度检测设备,以便于掌控。
二、改变饲粮成分,减少代谢产热
高温环境下,若饲料中的粗纤维、蛋白质水平高,则畜禽机体代谢产热增加,从而加重高温环境对其不利影响。应添加低热增耗饲粮成分,适当减少麸皮等,以降低饲粮中的粗纤维水平。可适当添加微电解质、维生素C、小苏打等多种复合营养剂,以改善畜禽水盐代谢平衡,提高抗应激能力。同时,合理安排饲喂方式和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宜在早晨、傍晚比较凉爽时投喂,并少量多饲,增喂1-2次。注意畜禽饮水管的隔热,为畜禽提供充足、清凉的饮水。
三、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每个养殖场都应根据生产实际建立规范的饲养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确保稳产和效益。高温酷暑时节,应降低饲养密度,肉猪饲养密度每头1.2-1.5平方米为宜;尽量减少畜禽转群、混群,避免外环境应激;消灭苍蝇、蚊子,减少疫病传播媒介;严格实行封闭式全进全出管理,严控人员进出,严禁闲杂人员进出;强化免疫,做到应免尽免,特别要强化猪蓝耳病、猪瘟、猪口蹄疫的免疫,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做好免疫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效果;强化消毒,平时至少每周一次,发病期间,应隔日消毒一次;切实做到“四不准一处理”,即对于病死畜禽及其产品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亡畜禽必须进行焚烧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扩散蔓延,确保动物卫生安全。
胡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