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华市将畜牧业生态化建设作为畜禽养殖减排增效的关键措施来抓,严格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针对养殖场不同的规模和立地条件,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就地结合、就地利用”、“异地配套、异地消纳”、“分散收集、集中处理”三种处理模式,有效实现了养殖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目前,该市9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采用了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7%,受到省领导的关注和肯定。
三大模式相得益彰
近段时间来,每天早晚天气相对凉快时,在位于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横塘水库边的泰来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工人们忙着用沼液浇灌基地里的苗木和水果,给饱受酷暑之苦的树木“消暑解渴、补充能量”。工人们说,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此举既解决了养殖场生猪排泄物的出路问题,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一举两得。
为有效处理养殖场生猪排泄物,该养殖场采用“猪-沼-苗木(水果)-渔”农林牧渔有机结合模式,粪污处理采用水泡粪工艺,养殖场配套建设黑膜沼气污水处理池1.5万立方米。生猪排泄物干湿分离后,干粪用来生产有机肥,供本场种植基地使用;沼气用来发电,每年发电可达60万千瓦时,养殖场用电自给率可达75%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养殖场节省能源支出30余万元;沼液施用于苗木、水果和水产基地,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泰来生态农牧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典型的“就地结合、就地利用”模式。而对于畜禽粪便排泄量超过周边土地承载量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该市采取“异地配套、异地消纳”的模式,采用在异地配套相应承载利用能力的种植业基地,通过建立畜禽肥水、沼液综合利用中介服务组织这种创新之举,将这些规模养殖场的生猪排泄物在另外地方的种植基地进行充分利用。
如该市浦江县成立了“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全县畜禽养殖排泄物污染整治服务体系的建设、运行,乡镇(街道)政府参与建设与管理,统筹建造贮肥池,划定沼液源,由乡镇(街道)、农业、环保等联合进行监管,促进“三沼”有序综合利用。
而对于一些中、小规模散养密集地区,该市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畜禽干粪收集后发酵处理或制作有机肥,污水通过沼气池进行发酵处理,沼气是清洁能源,沼液、沼渣收集后可作肥料还田。
位于该市金东区的浙江金华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生产有机肥的省级农业科技企业,配备了搅拌机、翻抛机、粉碎机、过筛机、自动包装机、烘干机、造粒机、铲车等现代化有机肥生产设备及各种检测仪器,承担着金东区范围内的畜禽粪便及其它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收集处理任务,年处理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固体废弃物12万吨,目前该区70%存栏奶牛的排泄物由其收集处理。
成效得益于管理创新
金华市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能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不得不提到该市在畜牧产业发展管理上的一项创新举措。
该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谭广潮告诉笔者,为使畜禽养殖标准化进程跟上规模化步伐,有效治理养殖污染,早在2008年,该市就启动了规模养殖场“三元合一、星级管理”工作,将发展生态畜牧业、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监管融为一体,对全市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实行星级管理。五年多的实践证明,此项工作稳步提升了该市的畜禽养殖设施化、良种化、生态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成效明显。
谭广潮说,“三元合一、星级管理”工作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对象,将规模养殖场实现农牧结合、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作为星级管理的最主要目标,如明确要求星级规模养殖场必须建设具有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干粪经堆积发酵后用于加工有机肥或配套农田消纳,污水经有效处理后实行农牧结合综合利用或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排放等。
经过几年努力,目前,该市已建成星级场162家,其中,三星级以上规模养殖场72家,14家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7家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标兵的示范作用十分明显,正是在这些星级场的示范带动下,该市规模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水平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提升。
深化治理新招迭出
为切实提高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水平,近年来该市不断强化各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加大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工艺改造力度,大力推进有机肥加工厂、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及沼气工程建设,不断夯实养殖场污染治理基础,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截至2012年底,该市已建成厌氧发酵池23.2万立方米,年处理养殖污水约565万吨,年可回收沼气约2600万立方米;建立“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323处,配套沼液、沼渣利用种植面积12万余亩,年可消纳沼肥290万吨;利用沼气发电的养殖场28个,装机容量达1308千瓦;实现沼气集中供气的村庄有36个,受益农户1453户。
为巩固治理成果,深化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前不久,金华市农业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将养殖污染治理列为重点,要求全面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规模化养殖、逐步禁止江河干流两侧500米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并明确了相关目标,推动畜禽养殖进一步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周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