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五措并举建设生态牧业

——省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解读(上)

  □本报记者 陈小平
  近年来,我省畜牧业总体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态势,2012年全省生猪饲养量3272万头,猪肉自给率保持在80%左右;全省畜牧大产业产值超过1600亿元,农民畜牧业养殖收入占其纯农收入的24%左右。畜牧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丰富居民“菜篮子”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农牧结合不够紧密、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意见》根据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的“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的基本要求,坚持创新驱动,突出五大重点,着力推动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记者为此采访了省畜牧兽医局,就《意见》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
打造生态牧业 助建美丽乡村
  《意见》提出,要按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把加快推进农林牧渔科学配套、有机肥资源循环利用,作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主载体,结合造地改田项目和基本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农林牧渔紧密结合的生态牧场和家庭农场。
  《意见》要求,严格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主体责任,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都应通过与种植业主签订契约等形式,落实畜禽排泄物的生态消纳地,实现就近就地利用。要把有机肥生产利用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鼓励发展有机肥加工、沼液资源化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实现畜禽排泄物的异地综合利用。进一步改善有机肥和沼液利用设施、自动化喂料设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意见》提出,2015年前,力争全省完成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养殖场的设施化改造,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农林牧渔有机结合、资源充分利用,建立起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田园风光特色明显的生态畜牧业新格局。
优化区域布局 提升产业层次
  针对目前我省畜牧业发展区域布局还不够合理的情况,《意见》明确提出了“调减过载、适度保有”的总体要求,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全省调减生猪饲养量400万头。
  对嘉兴、衢州等养殖过载区域,适当调减养殖总量,依法限期拆除影响环境的“低、小、散、乱”养殖场(棚),保留并生态化改造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力争到2015年分别调减嘉兴、衢州生猪饲养量45%和15%。
  对宁波、温州、台州、丽水等一些丘陵山地资源丰富、自给率较低的宜养区域,《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畜禽排泄物得到充分利用、规模适度的生态养殖场,力争到2015年温州、台州猪肉自给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丽水、宁波提高10个百分点。
  而对杭州、湖州、绍兴、金华、舟山等地,《意见》要求在稳定现有养殖规模基础上,重点完善资源化利用设施,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保障供给安全 引导消费转变
  保障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是畜牧业承载的重要功能之一。对此,《意见》提出,要按照“保障安全、稳定供给”的要求,认真落实畜产品安全供给“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探索建立与畜禽品种多样化、消费个性差异化需求相吻合的畜产品供给安全和调控机制。
  鼓励工商业主“走出去”,建立稳定供给我省的畜禽养殖基地,以弥补我省畜产品的缺口。要进一步完善猪肉储备制度,创新畜产品物流交易平台,倡导发展直接配送、订单生产、场企对接、电子物流等业态。《意见》对家禽消费方式改进提出了明确方向: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逐步规范的原则,积极推行大中城市“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供应”制度,依法推进设区市主城区限制或禁止活禽交易,加快引导消费方式向以冷鲜肉和热鲜肉为主、活禽和冷冻肉等为辅的方式转变。《意见》鼓励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大型专业合作社等投资建办或参股屠宰加工厂,建立产加销一体、品牌化经营的畜禽屠宰和经营方式。
做强做大种业 发展特色精品
  我省地方特色畜禽资源丰富、种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意见》指出,要突出做强做大畜禽种业和特色产业,围绕种猪、种禽、种兔等优势畜禽品种,大力推进优质畜禽种业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保护和开发利用畜禽遗传资源,建设基因库,培育和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强化种畜禽质量监测和管理,着力提升核心科技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我省多山多林、饲草及农作物秸秆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优质地方品种猪、优质肉鸡和以牛、羊、兔等草食动物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精品畜牧业,逐步改善肉类结构,满足消费多样性需求。
  因地制宜实施“两头乌”猪、湖羊和蜜蜂等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现代畜牧业“金名片”,到2015年,力争湖羊、绍鸭、长毛兔、蜜蜂等特色畜禽品种供种量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猪、禽供种能力明显提升;肉类产品结构中,牛、羊、兔肉占比由现在的7%提高到10%以上,禽肉占比由现在的23%提高到30%左右。
培育新型主体 推动产业融合
  把一个品种做成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做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意见》对未来我省畜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要通过机制创新和产业融合,大力培育带动力、竞争力强的新型畜牧主体和产业龙头,发展龙型经济,提升畜牧产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意见》明确,将重点支持生态规模养殖场抱团组建大型合作社,支持核心种业和核心饲料企业培育,支持以核心种业企业、大型合作社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联合育种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核心饲料企业和大型合作社联合组建饲料原料集团采购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大环保型饲料推广力度,着力打造各环节紧密结合、安全可控的畜牧业全产业链。
  到2015年,力争全省培育200家全产业链融合的大型畜牧合作社、5家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核心畜禽种业企业、5家年产50万吨以上的集团化核心饲料生产企业、3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大型肉类屠宰加工企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