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现代种业

瓜菜种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引擎

——浙江种业创新驱动发展纪实

  •   □通讯员 王仁杯 本报记者 葛勇进
      记者从省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约 8%左右,现金收入达10878元,增速明显快于去年同期。
      从收入结构看,今年上半年瓜菜产业、农业新兴产业等对我省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突出。瓜菜产业居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首,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近年来,我省瓜菜产业以全国第11位的产量,创造了全国第4位的出口额。今年上半年,全省瓜菜播种面积1000多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超2000万吨,总产值在继去年创出400多亿元新高后,将继续攀升。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瓜菜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瓜菜种业的创新驱动发展。
      现代种业发展工程的实施,使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瓜菜优良品种脱颖而出。瓜菜良种育种专项、“三农六方”瓜菜创新联盟等育种协作机制的建立,加快了种子企业与科研育种单位联合育种攻关,加上育种手段的创新,如分子标记、游离小孢子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远缘杂交、雄性不育等先进育种技术的应用,使得一批性状优良的瓜菜新品种层出不穷。如风靡市场的番茄品种“浙粉702”、风味上佳的瓠瓜品种“越蒲1号”、“浙蒲6号”等,都是近年我省选育的新品种。据统计,2005年以来,我省审定育成(引进)瓜菜新品种141个。这些新品种性状优越、品质独特,受到菜农青睐,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去年全省种植的1000多万亩瓜菜中,60%以上是近年来推出的新品种。不少新品种在占领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已抢滩长江流域外的其它省份,更有不少优质新品种,走出国门,逐鹿国际市场,种子出口量大幅增长。
      瓜菜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种业创新平台的建设。从2011年起,我省每年新增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瓜菜种业(1+10+100)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即建设一个省级核心创新园、10个区域性综合创新平台、100个县级创新平台,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目前全省已建成的省级种业创新园,宁波、绍兴、湖州、金华、衢州等5个综合创新平台和30余个县级特色瓜菜种业创新平台,使得一大批瓜菜新品种通过创新平台体系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我省瓜菜产业产值快速增加,年均增12%以上。
      种业企业的改革创新,助推了瓜菜产业的发展。2012年我省出台《关于发展现代种业的意见》,鼓励并支持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激发了种子企业加快发展的活力。去年,这些种子企业独立或参与合作选育并通过审定的品种20个,累计有7家种业公司获评中国种子行业信用等级A级以上。目前全省112家持证种子经营企业中80%以上开展了瓜菜种子生产经营,去年,蔬菜种子销量约300万公斤、销售额1.5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9%和26.8%。
      瓜菜种业交流会、博览会的举办,则促进了种业的合作与交流,为瓜菜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自2009以来,我省连续举办了五届瓜菜种业交流会,5年来累计有4000余家国内外瓜菜种子企业(客商)参展参会,累计签订成果转让和合作项目15个,展示示范瓜菜新品种4000多个,并筛选出近200个适宜我省种植的优良瓜菜品种。在交流会、种博会的辐射效应下,累计有5万人次以上的菜农和种企企业代表前来参观观摩。种博会为国内外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企业展示最新品种和农户观摩学习搭建了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瓜菜种业的发展。
      得益于瓜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居民的菜篮子越拎越丰富,瓜菜的花色越来越多,“移民瓜菜”、“混血瓜菜”等纷纷摆上居民的餐桌。而且菜农的收入也大幅增长。龙游县乐土良种推广中心选育的辣椒新品种“衢椒1号”和“圆葫1号”,今年菜农种植亩产值普遍达1.5万-2万元,亩纯增收入4000多元,比老品种增加一倍之多。
    参观者在考察宁波瓜菜新品种展示中心种植的瓜菜新品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