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能够生活下去,我就会不计一切代价地撑起这片葡萄园,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2011年,40多岁的马东升放弃钢材生意,以40多万元的年租金,在临海牛头山承包了150亩葡萄园,开始了原本一窍不通的葡萄种植。
建一个世外桃源,让内心不再纠结
马东升从事钢材生意已好多年,每年有五六十万元收入,这对一般的家庭来说,收入相当不错。“做生意真的是难,有时不得不逢场做戏,商场上尔虞我诈,实在太累了。”马东升说。
2011年,马东升携全家到牛头山滩溪葡萄园游玩,被依山傍水的环境深深吸引。在商场上已身心疲倦的他得知这个葡萄园经营不善,正准备转让时,便与另一个伙伴合作,竞标承包下了这个葡萄园和一个杨梅园。随后,合伙人越想越觉得通过这个葡萄园赚钱的希望渺茫,没到两个月,就要求退出。“虽然我是农民出生,对农作物并不陌生,但从来没有种过葡萄,更不知道如何打理和经营一个葡萄园,合伙人的退出,让我一筹莫展。”马东升回忆起当时承包葡萄园的情形,仍是一脸的感慨,“但我想,只要我种的葡萄品质比别人的好,就一定不怕卖不出去。我不求赚多少钱,只要我能够生活下去,我一定在此扎根,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过一种内心不再纠结的生活。”
组建新团队,原生态种植葡萄
正当马东升一筹莫展之时,遇到了同样为牛头山滩溪葡萄园的环境所吸引和折服的卢岳鹏,两人一拍即合,重新建立了一个新团队。“新团队共有5人,组建后,卢岳鹏就提出,现在人们很关心食品安全问题,葡萄园的葡萄应该实行原生态种植,不打农药,追求高品质。”马东升说,所有的人都知道,使用农药,有利于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相,但如果真的实行原生态种植,那么葡萄的产量肯定不高,品相不一定好,而且也不知道市场能不能接受这种原生态种植的葡萄。
然而,在这个新组建的团队进行举手表决时,四票赞成。“只有我一个人反对,所以我只能服从团队的抉择。”马东升说,既然团队决定了,我就作自己最大的努力。对种植葡萄一窍不通的马东升跑到路桥、杭州、温岭等地向有经验的葡萄种植户潜心学习种植技术,请专家到葡萄园实地指导培育种植。“真的是想尽办法打造这个原生态种植的葡萄园。”马东升说。
据了解,该葡萄园共种植了巨峰、巨玫瑰、夏黑、金手指、含香蜜、野山葡萄6个品种的葡萄。其中野山葡萄是自己培植成功的,寒香蜜是从省农科院引进的,这两种葡萄都是台州独有的。“这个葡萄园是人造地,土壤下面是堆积的乱石,这就保证了土壤的含氧量和湿度,遇上下雨天,也不会出现积水现象。加之牛头山水库水质好,空气清新,早晚温差大,葡萄容易上色,糖度也高。”马东升介绍道。
葡萄供不应求,明年购买需提前预定
“我们将杨梅园和葡萄园都实行原生态种植,结果,杨梅园由于没打任何农药,杨梅几乎全部掉落,上千株杨梅没赚到一分钱。但原生态种植的葡萄却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马东升说。
去年,马东升的原生态葡萄通过一场“免费试吃”活动打响了品牌。“免费进园,免费试吃,只有带走的才付钱。”马东升说,“去年,葡萄园产果5万多公斤,免费试吃的就超过1万公斤。但几乎所有来客对我的葡萄念念不忘,我们的葡萄赢得了很好的市场口碑。”
马东升告诉笔者,正是因为去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到葡萄园采摘的大部分是回头客,口口相传的好口碑为他赢来了近两倍的顾客。
“今年葡萄园的产量有10万公斤左右,但前来买葡萄的人实在太多,供不应求。往往葡萄只有七八分熟的时候,就被顾客要求采摘下来了。顾客反映,尽管葡萄没有熟透,但还是很好吃。”马东升说,“为了保证葡萄的品质,明年我们想实施预订购买的方式,想要买葡萄的市民最好提前预订,我们才会预留葡萄。”
章韵 文/摄
马东升原生态种植的葡萄园,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了1倍,达到了10万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