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人物名片:
王月星,浙江省农业厅油料领域首席专家。2002年以来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各1项,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浙江省农业厅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
他,数十年默默“战斗”在农技推广第一线;
他,潜心研究推广油菜良种和高效栽培技术;
他,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作为最大的心愿;
他,就是省农业厅油料领域首席专家王月星。
“我们兰溪油菜发展的成效离不开王月星的指导,每到油菜生产的关键时期,他都会前来实地指导。”兰溪市农业局农作站站长黄洪明告诉记者,今年4月,王月星就专程赶到兰溪查看他们引进的几个油菜新品种的长势情况,“每年我们都会试种几个新品种,这些品种都是王月星推荐给我们的,特别是现在大面积种植的‘双低’油菜,就是在王月星的帮助下大面积推广的。”
黄洪明告诉记者,以前兰溪农民种植的都是老品种油菜,出油率不高,王月星指导他们种植“浙油18”、“浙油50”等“双低”油菜新品种,不但出油率高,而且便于机械化收割,平均一亩地能节省120元劳动力成本。作为油菜种植大市,现在兰溪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其中“双低”油菜占到90%以上,去年平均亩产130公斤。
产量高了,受惠的是农民。仙居县白塔镇塘辽村油菜种植户张锡云告诉记者,自己8亩地都种上“双低”油菜新品种后,收益大大提高,一亩地能有600多元的收入。“效益好了,大伙种植的积极性也就高了,现在我们全村40多户都种植油菜。”
有了良种,栽培技术也很重要。兰溪刚刚种植“双低”油菜时,不少农民不懂这种油菜的栽培技术,导致种植效益不理想。王月星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实地查看,发现是由于缺少硼这种微量元素引起的。在他的指导下,农户开始科学施肥,很快提高了产量。每年兰溪开展油菜技术培训班时,不管有多忙,王月星都会前去为油菜种植大户和村镇农技干部授课,传授先进的油菜栽培技术。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让农民尝到科技的甜头,这是王月星一直在努力的目标。自从2006年被聘为省农业厅油料领域首席专家以来,王月星先后撰写了“浙江省双低油菜区域布局规划”、“浙江省‘十一五’油料生产规划”,起草了“浙江省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浙双72”、“浙油50”等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组织开展油菜品种比较试验、角果抗裂性试验和机收现场测试,筛选出适合机收的“浙油18”等油菜品种,并根据收割机型改进油菜种植方式,促进了全省油菜机收的快速发展。
打开百度搜索“王月星”,可以看到他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双低油菜油苔两用高效栽培技术》、《不同油菜秸秆还田量对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油菜节本增效途径研究》……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多次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评为科技减灾促春耕先进个人。
在荣誉面前,王月星更加敬业。2008年2月,我省遭受50年一遇的暴雪,油菜大面积受灾。面对灾情,王月星立即参加了省级农业与气象专家会商会,并深入受灾地区开展抗灾技术指导。“当时我们有大量油菜被雪压坏,王月星冒着严寒,第一时间带专家组赶到现场,指导我们开沟排水、补施肥料,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才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长兴县农业局农作站宁国云回忆说。
在采访王月星时,这位从事了数十年油菜技术推广工作的专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做了本职工作”。埋头钻研、心系农民、不计名利,王月星就是这样一位质朴却又不平凡的战斗在农技推广战线上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