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农机化

排查安全隐患、实施报废补贴、推进管理创新,我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半年来——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   诸暨市农机技术人员与机手一起检查拖拉机状况。 俞胡斌 摄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苗承舟
      本报讯 来自省农机局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农机事故187起,死亡65人,受伤171人,直接经济损失76.08万元,四项指标分别同比下降19.74%、4.17%、25%和上升58.79%。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和较大以上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数在总体控制考核指标进度以内,我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好转态势。
    检查农机具3万多台
      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启动以来,各地积极部署开展此项活动,重点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排查整治拖拉机载人、无证驾驶、长期脱检脱保、报废机车上路等违法行为,对投入作业的机具进行检修,确保安全性能,同时做好农机手的安全培训,防止农机事故发生。
      在“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中,各地农机监理人员严厉打击农机无牌上路、无证驾驶、未检验作业等违法行为,整治农机维修企业和报废回收企业,有效治理违规发放牌证、瞒报谎报事故等行为,有效地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人持证率“三率”水平,消除事故隐患,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同时,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和农忙季节强化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出动农机执法监管人员1.27万人次,检查各类农业机械3.3万余台,纠正违章7584起,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6198个,整改6101个,整改率达到98.43%。
    报废高耗能农机具3800台
      农机报废补贴,是近年来我省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提升农机安全水平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我省认真研究中央报废更新补贴、省级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补偿和农机购置补贴三项政策之间关系,最大程度提高政策可操作性,让农机手得更多实惠。
      今年,我省参照购机补贴资金结算方式,将原由省级结算改为县级结算,便于基层三项政策统一结算和拨付。同时,充分利用试点优势,在政策设计上予以适当突破,如报废与更新顺序不分先后、明确运输型拖拉机可列入补贴,继续实行省级报废补偿和中央报废补贴叠加使用,全年可用省级报废补偿资金达824.9万元。
      统计显示,到6月底,全省今年共计报废高耗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3806台,其中拖拉机3744台;共使用财政补贴资金889.28万元,其中省级财政292.58万元,占总资金的35.5%。杭州、金华、舟山等地及部分县(市、区)报废台数和省级报废补偿资金使用数量已经超过全年计划数的一半。
      农机报废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大大加速了老旧农机具的淘汰,有效确保了农机作业安全。
    安全监理更规范
      今年,我省进一步扩大了农机免费实地检验的试点范围,增加了试点内容,积极探索建立县、乡两级农机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工作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措施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易操作、可推广的检验标准、检验规程和培训教材。
      同时,推广联络室“金华模式”,创新外省籍拖拉机管理模式,在外省籍拖拉机和驾驶员主要聚集和聚居区设立警务联络室延伸点,落实专职民警和农机工作人员,进行社区式网格化管理,有效破解了外省籍拖拉机安全监管难题。目前,全省已有81个市、县(市、区)建立了公安驻农业(农机)警务联络室,覆盖建制农机管理机构的89%。
      为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我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目前诸暨、海盐、义乌、开化和永康、嘉善、岱山、镇海积极争取创建全国和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已申报示范乡镇36个、示范村227个、示范合作社88个。
      今年1月1日起,我省停止办理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拖拉机的注册登记业务,不给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拖拉机办证上牌,不给跨行政区域的农机发放牌证,不给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拖拉机到省外办理注册登记后再到我省办理转入登记。同时,认真做好农机监理审批权限调整相关工作,完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订制管理方案,目前,除个别未设立农机管理(监理)机构区级单位外,全省农机监理审批权限调整工作已经到位,原由市级统一管理的拖拉机及驾驶人档案也已经逐步移交给县级管理。
      此外,我省农机系统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上半年,全省共计开展现场宣传活动79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7.12万余份,发送安全短信112.35万条,为农机安全生产营造了良好环境,有效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