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早、迁入量大,目前田间虫量高,大发生态势明显。广大农户要提高警惕,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思想,抓住防控关键时期,切实做好水稻“两迁”害虫的防控工作。
6月下旬以来,省内不少稻区出现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迁入高峰,迁入虫量大,浙中南稻区尤为严重。据台州市调查,7月1日,田间稻纵卷叶螟平均亩蛾量在600—3800头,临海最高点达11939头,为当地近15年来最高值。椒江、瑞安、临海等田间平均百丛虫卵量均达700条(粒)以上,达到大发生程度。
褐飞虱迁入量大,田间出现早。据磐安县调查,到6月30日,灯下累计诱虫408头,明显高于2012年的111头;7月1日调查,田间百丛虫量为31头,而2012年仅4头,褐飞虱田间虫量为近10年来同期最高。
稻纵卷叶螟发生地区间差异大,受台风、暴雨、高温等灾害性气候影响,不确定因素多。各地要根据水稻生育期,严格实行达标防治。分孽期要适当放宽防治指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面积,发挥水稻补偿作用,重点保护好水稻功能叶。在水稻功能叶抽生期,要抓住稻纵卷叶螟二龄幼虫高峰前,及时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氰虫·毒死蜱、阿维·氟酰胺、阿维·氯苯酰等,施药时要细喷雾,喷雾要均匀。
褐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种群繁殖快,隐蔽性、突发性强,危害损失大,必须高度警惕,严防暴发成灾。首先,要掌握“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重点做好主害代前一代褐飞虱的防治,单季籼稻重点做好五(3)代褐飞虱的防治,单季晚粳稻要加强六(4)代褐飞虱的防治。其次,要正确选用药剂。停止使用吡虫啉,不提倡单一使用噻嗪酮,可选用吡蚜酮与烯啶虫胺、毒死蜱、异丙威、速灭威等速效性药剂混用,示范应用呋虫胺、呱虫啶、醚菊酯等药剂,注意药剂轮换使用。第三,要科学用药。施药时要用足水量,对超级稻要加大药量和用水量。药后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未达到防治效果的,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省农资商品应用技术顾问团专家省植保检疫局高级农艺师 施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