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供销

破难题 促增收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临海市供销社服务“三农”侧记

  近年来,临海市供销社以“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目标,积极搭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为农服务平台,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体制创新、服务创新、经营领域创新,提升供销社形象;积极运用体制多元、投资多元、全方位合作的合作制模式,加快推进社有经济发展,已连续5年荣获省、市供销社系统考核特等奖。
拓宽网络,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
  7月29日,临海市供销社又要来杭州推销葡萄了。去年葡萄收获季节,临海市供销社从河头镇农产品销售大户朱先生处获悉,该市河头镇的葡萄丰产难丰收,很多葡萄到8月中旬还挂在树上。获此消息后,临海市供销社当即替河头镇葡萄协会和杭州果品市场牵线搭桥,在杭州果品市场专门建立临海农副产品展销窗口,对合作社社员生产的葡萄按每公斤8元的保底价收购,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
  据临海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天,他们将1.5吨葡萄拉到杭州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卖完了。等到所有葡萄都卖光了,还有不少客户打电话来要货。去年他们在杭州帮助农户销售葡萄近20吨,销售额约24万元。
  据了解,过去临海农产品主要靠团购销售。去年年末,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项禁令”出台后,临海市农产品团购数量明显减少。针对这一情况,临海市供销社决定在2013年春节前组织全市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举办“农家大卖场”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向电视观众和网民征集议价等方式,以市面价格的五到八折出售农产品。仅一个月时间,该活动就实现销售额160万元,向市民让利70万元,减轻了市民的“菜篮子”,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
  农产品不仅要卖得出去,还要降低销售成本。2008年5月,临海市供销社组建成立了绿色山海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依靠该平台与全市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减少流通中间环节。目前,该公司拥有9家连锁店(直营店),通过“公司+合作社+网络配送”的运行模式,逐步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去年,绿色山海公司各直营店共销售农产品2382.5万元。2009年底,临海市供销社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起了专业的农产品交易网站,2011年网站取得了台州市工商局颁发的台州首家网上农产品交易市场许可证。网站里,干鲜果类、蔬菜类、肉禽蛋奶类、水产品类、台州名特优产品等一应俱全。用户只要进入www.tzcoop.com,点击需要购买的农产品,就可以在线交易。农民在家里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将自家农产品卖到上海、江苏、福建等地。据统计,去年,该农产品交易网共实现交易额150万元左右。
  近年来,临海市供销社不断拓宽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在促农增收、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上不断取得新成绩。去年,临海市供销社系统实现农产品交易额 2.6亿元,同比增长15.61%。
  接下来,临海市供销社将筹建一个具有较大辐射能力的农批市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冷链仓储、检验检测、电子信息、交易服务、展示推介、物流配送等六大功能模块。届时,临海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将走得越来越顺畅。
“三位一体”,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
“三位一体”是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供销社为依托,以农村信用社为后盾,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服务“三农”的一种多元合作模式。临海作为全省“三位一体”试点县市,在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前不久,临海市白水洋镇黄坦山区前庄村76岁的章老汉来到村里的供销超市,在农商银行设立在这里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取出了80元农村养老金,同时购买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前庄村属于革命老区黄坦的一个山上村,以前,章老汉每次取钱,都要先走半小时的路到公交站点,再坐十几里路的车赶到镇里,光来回的车费就要好几元,不仅费时费钱,而且年纪大了坐车也觉得累。“现在方便多了,银行服务点开到了家门口,想什么时候取钱都可以。以前只听人家说刷卡消费,没想到现在我们这里也可以刷卡买东西,而且还能直接取钱了。”章老汉说。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持续提高,国家扶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农村居民可按规定享受基础养老金、农村低保、各类种粮补贴等多项政策补贴。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网点缺乏,当地农民要领取政府的低保和惠农补助金,往往要走路或坐车到附近镇里的银行去取钱,领取补贴还得支付往返的车费,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还制约了支农惠农政策效用的发挥。因此,便利的涉农补贴支取渠道成为当地农民最迫切的需求。
  为方便农民办理取款业务,临海市供销社与农商银行、邮政银行等合作,在各镇(街道)的农资、生活资料销售网点,建立了805家助农取款服务点(其中农商银行680家、邮政银行125家),覆盖全市81%的行政村,破解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临海市供销社还利用遍布全市的供销网点及网络优势,积极推进POS定点消费业务,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目前,该社已在215家网点开通了POS特约定点消费业务,累计刷卡结算1046笔,金额13339万元,有效改善了农村消费支付结算环境,为农民购买农资、日用消费品等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结算服务。
  而在临海涌泉梅岘村,农民买农资不用付现金,签个字刷下卡就行。作为“三位一体”之一的临海市供销社,与信用社紧密合作,创造性地采取“一卡一点一服务”的为农服务措施。以供销社农资及生活资料销售点为平台,由信用社对农户实行信用评定,授信后发放丰收小额贷款卡;当农民缺钱但急需购置农资及生活资料时,可凭信用卡直接到供销社销售点透支购物,贷款利率按银行基本利率实行优惠,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这一成功经验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三位一体”现场会上推广。
创新方式,强健基层组织“筋骨”
  2010年6月,临海市供销社牵手临海市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临海永丰供销社。这是全国首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组建的基层供销社。
  据介绍,临海永丰供销社注册资金为50万元,其中临海市供销社占51%,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股出资49%。该基层供销社建设了鲜果加工车间、冷库、农产品市场、综合大楼、供销超市、农资服务中心、农家乐等,目前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在创新建设基层供销社的同时,临海市供销社也很重视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与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相结合,让供销社的农资连锁店和日用品连锁超市直接对接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一网多用”的功能。
  早在4年前,临海市供销社与台农农资有限公司对接,共同在临海涌泉开设农资综合服务中心,对涌泉柑橘实行统防统治。该农资综合服务中心总投资100万元,营业面积500平方米,经营农资产品200余种,配备农技专业辅导员5人。它除了正常的生产资料经营外,还开设了培训、测土配方、门诊、档案四大免费服务系统,满足农户对多样化服务的需求。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