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版

美丽中国的江山

style

——江山市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侧记

  •   □本报记者 俞圣威
      走进杭州火车东站气势恢宏的大厅,买一张开往江山的火车票,我们同时也收获了一张从现代感十足的大都市,穿越到颇具乡村韵味的旅游休闲城市的门票。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乡村生活。这对于农业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江山人不断探索着——农业如何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交相辉映,携手同行?如何紧紧抓住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机遇,提升江山农业的发展层次?
      今年3月7日,江山市委书记陈锦标提出,把示范性创建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全面部署推进。“依托农业产业,发展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打造新型农业产业业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新需求,创造农民就业新渠道和收入增长点。”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江山对于示范县创建的清晰思路、诚挚热情和饱满信心。
    赏江山——
      美丽田园,风景这边独好
      来过江山的人,一定对这些景点印象深刻:雄奇、秀丽的江郎山,讲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大山与城市互相对望成画的效果;极具神秘气息的戴笠故居,透过重重机关让你与历史隔空对话;还有古色古香的廿八都古镇,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
      而今,这些景点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要着力构建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古村落文化游为基础、农家乐体验游为补充的乡村休闲旅游新格局。”江山市副市长徐文告诉记者,江山市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将原有景点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规划了一张新的“游览图”。
      在这张单凭想象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的蓝图中,江山市的“美丽田园”无疑是最亮眼的。2011年,江郎山下的农民用紫色、淡黄色、淡绿色三种彩色稻,种出了“江山江郎山”标志图案,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文化创意金奖。
      去年,江山市将“稻田艺术”与江郎山旅游结合,夏季在江郎山下用彩色稻描绘出江郎山图案,冬季用油菜、小麦种出江郎山图案,使游客可以一年四季观赏到“稻田艺术”的风光。
      今年,这一艺术创作又添了“中国梦”、“美丽中国·幸福江山”、“中国地图”等元素。创意不断地在稻田里翻滚,也为乡村旅游打了一针“兴奋剂”。
      江郎山下的松泉农庄,女主人毛永红正在制作最新的宣传画,背景就是油菜、小麦组成的江郎山图案。她说,来观光、吃饭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好多人就是冲着“稻田艺术”来的。“还未收获,早已‘丰收’。”这是种植彩色水稻的农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据有关部门推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一个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左右,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带动1000户农民家庭增收。“创意农业的‘过程效益’已经越来越显著。创建示范县,要坚持把生态优势与创意农业相结合,不断拓宽农民创业就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江山市农业局局长毛长明说,除了“稻田艺术”,“美丽田园”还包括“梯田风光”、“茶园绿波”、“百花争艳”、“瓜果飘香”四个部分,“创新正在持续地驱动江山市的现代农业。”
      今年,江山市将建设“美丽田园”创建点16个,争创省部级美丽田园品牌1个以上。目前,江山现代农业园区内已建成茶园2000多亩、葡萄基地1000多亩、花卉基地500多亩、草莓基地300多亩,园区内形成了一批以果菜、花卉、茶叶等采摘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基地。而这些基地,正逐步完成向休闲农业景区的华丽转身。如在江山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内,300亩的鲜切花基地配套了观光、采摘、体验、餐饮等服务;在月亮湖景区,占地3000亩的江山市鹿鸣花果园瓜果飘香。
    看人气——
      梦想饱满,每个人都是主角
      “蓝蓝的天在天上写满,写满我们青春的梦想,含着我们的努力,品尝我们的坚强,建设如此多娇的,多娇的江山……”7月盛夏,暂别了村歌赛的江山依旧余音袅袅,江山人的梦想和激情,就这样荡漾开来。
      江郎山下,农民姜初生承包农田51亩,讲到自己亲手在自家的彩色稻田里写下“美丽中国·幸福江山”中的那个“美”字时,他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仙霞关下,七彩保安休闲农业观光园内,杨云华正在规划他流转来的1037亩农田:稻田里将种上红双喜的图案,吸引年轻人拍婚纱照;玉米地里将种植物迷宫,吸引小孩来玩;草莓、桃花、葡萄、荷花、向日葵、无花果,一年四季色彩不断……他最近还跑到浙江大学招人,并打出广告语:种田也时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别于观景,前者更注重停下脚步体验。”江山市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洋森说,“慢生活、重娱乐、有趣味,这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一种游玩方式。”这名经营着仙霞关和戴笠故居两个景点,同时也搞了十几年农业的老总终于在休闲农业中找到了其公司所有产业的融合点,他流转土地7000亩,计划投资1亿元,开始二次创业。
      在陈洋森的脑海里始终有一幅画面挥之不去:一幢幢小木屋散落田间,或三五成群,或独栋独院。上海、杭州等地来的游客在樱花园、苗木林或是水果地里体验完农趣,捧着自己采摘的新鲜蔬菜走向小木屋。夕阳西下,这片乐园里炊烟袅袅。
      “创建示范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峡口镇党委书记毛香水说,作为国家级生态镇,峡口是江山休闲农业的主战场,土地流转率已达50%以上,“峡口将以此为契机,打造浙闽赣三省边界的休闲旅游经济强镇。”
      这是江山人万众一心的一面。自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后,各乡镇街道主动对接,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大力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如石门、凤林、峡口、大桥等镇街,热情投身“稻田艺术”;各主体主动谋划,对建设休闲观光示范点热情高涨,如奥仕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山里河休闲农业观光园,目前已流转土地近5000亩,建成了南方温血马基地、稻菜轮作基地、精品茶园;精品猕猴桃示范园、蜜蜂文化博物馆等已初具规模。同时,江山专门成立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协会,以强化行业自律,加强行业间交流。
      熟悉江山的人都知道,这里蕴蓄了清漾毛氏家族“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耕读传家、贵而不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除此之外,在这里你还能够感受到一股时刻在奋进的激情和干事创业的豪情。
    论决心——
      谋定而后动,朝着目标奔跑
      有人说,农村是一个地区的眼睛,可以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曾经,江山的农村渴望看着城市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如今,江山市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富有江山特色的美丽乡村已成为浙江品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经典样本;未来,随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农村必将让城市无限向往。
      带着农民群众的更高期待,如何发展好、利用好农村的每一寸土地,如何谋划好创建的每一步,考量着决策者的能力和智慧,还有诚意。
      “江山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土地稀缺,结合江山农业园区产业基础和‘幸福乡村’建设的良好态势,两者合力突破土地瓶颈。”毛长明说,江山将产业园区、景点和农家乐进行捆绑式发展,产业园区以观光、娱乐、体验活动为主,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等配套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分散式的农家乐,逐步走向规模化,成为园区或景区依托型的农家乐集群,构建同步发展、功能互补的江山实践模式。”
      江山模式的底气,来自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这张“金名片”,江山市目前已建成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五方面单项工作都符合标准的85个“中国幸福乡村”。同时,39个农家乐特色村(点),237户农家乐经营户也早已跃跃欲试。
      开弓没有回头箭,体制机制的有效保障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为此,江山市专门成立了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农业局下设办公室,明确创建工作由农业部门牵头。农办、旅游等创建成员单位明确了工作联络员,加强工作协调配合。至此,已形成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同时,江山市不断完善相应政策,有效解决了如何整合资源,推进创建的问题。目前,已有涵盖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幸福乡村”、发展农家乐与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意见。不久前,江山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投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创建示范县的机会,真心实意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多做些实事。“陈锦标说。
      走访江山,我们无法简单地用文字和数字来记录,但每一个田间地头的场景都是江山市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进程的一个浓缩和定格。天时地利人和,合力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让这座城市展现特有的魅力。我们看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已近在咫尺,而一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城早已筑在每一个江山人心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