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最近我省的天气“舞台”上,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晴热高温”。高温,一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架势,不断“烤”验着大家。面对咄咄逼人的高温天气,人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不禁要问,今年的高温天还要持续多久?
未来一周高温依旧
刚过去的一周,我省大部分地区被高温笼罩,除部分沿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日最高气温轻松跃过35℃。昨天,省气象台发布中期天气趋势预报,20-26日我省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最高温度35℃-38℃,热辣辣的天气似乎还看不到头。
未来几天,晴热高温依旧一股子狠劲,驻扎我省,这首绵长的“晴歌”,想要按下“暂停”键,看来有点难。
盛夏季节,副热带高压果真精力旺盛,制造了一大把高温天。就说杭州,进入7月份以来,截至昨天,已出现16个高温日,只有3天最高气温未达35℃,几乎每天都行走于这个“天然桑拿房”,“晴歌”欢唱,实在让人难熬。除了台风,几乎没法子可以撼动它的江湖地位。
省气候中心预测,7月中旬至8月上旬我省平均气温比常年略偏高或偏高,而降水量除温州和丽水地区南部接近常年或偏多外,全省其他地区接近常年或偏少。
漫漫三伏天,虽然知道热是主角,但我们也期盼着来点雨、刮点风。从中期预报来看,接下来,虽然高温还将持续,但云系会比较多,午后雷阵雨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省气候中心预报说,从7月下旬后期起,强对流天气影响将逐渐增多,大家要特别留意。
今年三伏长达40天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三伏天到底是怎么算的?
三伏天是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其中头伏和末伏各10天,中伏的天数由初伏早晚决定,有的年份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
其中的庚日与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配合记时有关,也就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纪月、纪日。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为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根据上述算法,今年7月13日入伏,8月22日出伏,三伏天一共有40天。从地球接收太阳热量的多少来看,一般来说,“夏至”标志着盛夏季节的来临,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常常出现在“三伏天”。
但由于大气环流变化,每年最热的时段往往与三伏天不完全一致。今年由于出梅早,在入伏前我省高温已经持续较长时间,且高温强度强,入伏后某些地区的高温强度可能不如入伏前,但总体看,今年我省的高温日数偏多、强度偏强。
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我省日最高气温≥35℃的历年平均日数在30天以上,最多在40天以上。但全省各地差别较大,从西向东逐步减少,中西部最多,最高时达50-65天,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在10天以下。
但不管如何,高温天数增多是不争的事实。以杭州为例,1971-2000年,杭州平均每年的高温天数是21.4天;但从2000-2009年,杭州平均每年的高温天数高达35.5天,仅7月份,高温天数每年平均有18天。到目前为止,以平均数来计算,至少还有一半的高温天。
高温酷暑谨防三种“气象病”
被热浪侵袭,很多人都会出现心情烦躁、脾气变大、吵架发火等现象,这叫“情绪中暑”。这些坏情绪除了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之外,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您的人际关系,所以,夏季更应注重养心,讲究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森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最近一段时间,杭城因高温导致身体不适的患者也突然增多。专家提醒,连续的晴热高温天气特别要谨防中暑、感冒、胃肠疾病等“气象病”。
专家介绍说,中暑一般发生于长时间处于户外高温或密闭高湿环境中的人群,其中以体质弱的人群尤为多见。要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外出。一旦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暑先兆,应马上离开高热的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坐下休息。
另外,不少人从室外进屋后喜欢直接对着空调吹,或者频繁出入空调房间,由于室内外温差太大,这样很容易出现发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咳嗽、流鼻涕、鼻窦炎等病症。夏季空调最佳温度在27℃-28℃,睡觉时最好放盆水,以保持室内湿润,平时要经常开窗通风。
由于天气炎热,不少食物易变质,夏季应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切勿食用生冷的食品,特别是街边小摊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