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文/摄
本报讯 7月上旬以来,湖南、浙江、江西等省接连传来捷报,超级稻“中早39”长势喜人,夺取高产已成定局,再一次用事实印证了它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据了解,“中早39”是由中国水稻所选育、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独家经营的常规早籼稻品种,适宜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及安徽等省的双季稻区作为早稻种植。2011年至2013年,“中早39”被列为农业部主导品种,2013年2月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2012年,“中早39”在我省的推广面积上升到第二位,为39.45万亩,是我省早稻区试对照品种。
7月11日,艳阳高照,气温一路飙升到38℃。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三塘乡王坊村的300亩“中早39”示范方里,一派热闹的景象。来自浙江、江西等地的水稻专家和种植大户正在对“中早39”进行田间考察。
“这个穗子颗粒很饱满,沉甸甸的,亩产应该不会低于550公斤。”来自江西南昌市进贤镇的雷慈生边走边赞叹。雷慈生是全国有名的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有4000多亩,去年他了解到了“中早39”这个品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了150亩,没想到亩产比许多早稻品种都要高,抗性也好,今年就增加到了500亩。雷慈生尝到甜头后,不仅自己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加入,“我加上附近的农户一共种了2000亩呢。”说起“中早39”,雷慈生一脸兴奋,“它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性非常好,苗期比较耐寒。以前我们那儿种得最多的是杂交稻,现在都喜欢种‘中早39’。”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近日记者连续参加了湖南、浙江、江西三省多场早稻现场观摩会,田间看长势,咨询讨教专家,访问种植大户和种子管理推广部门,充分感受到了“中早39”的神奇魅力。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杨长登是“中早39”的选育人之一,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心系在“中早39”身上,下田观察水稻长势,仔细询问种植户的种植过程。据他介绍,“中早39”成穗率在75%以上,结实率91%左右,千粒重26.1克,亩产一般在550公斤以上,抗稻瘟病在同类早稻品种中处于前列。
在田头,记者看到“中早39”长势普遍较好,株型挺直、茎秆粗壮、穗大粒多,非常“有型”,而且整片早稻田都长得非常均衡。湖南长沙市长沙县的1000亩高产示范方、江西上饶市余干县的300亩高产示范方,经过省一级种子管理推广部门组织的实割测产验收,产量分别达到每亩588.3公斤和590.5公斤。浙江虽尚未实割测产,但据专家估计,乐清、嵊州高产示范方的平均亩产有望在600公斤以上。
据初步统计,今年“中早39”在我省的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有望跃居早稻种植品种的首位。湖南、江西等省扩种“中早39”的势头很猛,明年极有可能成为湘赣地区的早稻主导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