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古代贪官面面观

  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亦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史学界曾认为,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
  翻开史书可以看到,古代贪官几乎都没好下场,尤其是明清两朝,惩贪手段极为严酷。
汉武帝时期丞相李蔡贪占墓地三顷,畏罪自杀
  据北宋真宗时编修的《册府元龟》上的记载,从封建社会第一个朝代秦朝算起,到唐末五代时止,被查处和揭发的贪官是460名。而且,《册府元龟》所记被查处官员的级别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如“宰辅部”中记载,五代之前被查处和揭发的丞相(宰相)级贪官,共计29名。
  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因贪腐被查处的丞相,是汉武帝任用的第二个丞相李蔡。当时皇帝赐给他墓地20亩,可他倒卖地皮,多贪占(史称“盗取”)了三顷,卖了40余万钱,被揭发后畏罪自杀。李蔡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堂兄弟,战功显赫,政绩斐然,当时口碑不错,仅因一时贪念坏了一世名声,实在遗憾。
  除了高级文官,古代被查处的高级武官也不少。从《册府元龟》“将帅部”所记来看,五代之前被查处的军中将领多达74名。
  北魏时拓跋焘(魏世祖)当皇帝时,尚书令刘洁居功自傲,十分贪婪。《魏书·刘洁传》记载,刘家被抄时,查得“财盈巨万”,如此巨贪把拓跋焘气得咬牙切齿。
北宋建隆二年商河县令李瑶因贪污被“杖死”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官员待遇相对较高、也是官最好当的一个朝代,但“高薪”并未能养廉,反而造成严重的官场腐败,贪官冗官太多。
  宋朝在初期很重视反腐,宋朝被处死的第一个贪官是商河县令李瑶,北宋建立后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四月。《宋史·太祖本纪》记载,李瑶因贪污被“杖死”。
  虽然开国皇帝赵匡胤对腐败官员毫不手软,但在其主政时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贪污案仍有30多起。
  宋代中期,贪污之风蔓延。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对当时的官场腐败看得很透彻,其在《包孝肃奏议·选举》“请先用举到官”篇中是这样说的:“幅员至广,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到了宋代后期,官场更加糟糕透顶。《宋会要辑稿·刑法》中称,这一时期的官场“货赂公行,莫之能禁”。
  明清两朝,贪官仍然前“腐”后继。到了清朝,封建“家天下”气数将尽,官场腐败却达到极点,贪官异常活跃。敢于上疏直言的顺治三年进士林起龙曾在奏折中形容当时的官场,“今贪官污吏遍天下”。
汉桓帝时期贪官梁冀被抄家
  汉代梁冀是一个大贪官。其父亲梁商是汉顺帝刘保的大舅子,祖上又是东汉开国功臣,所以梁冀十分狂妄,结党营私。汉质帝仅因称其为“跋扈将军”,就被其毒杀了。汉桓帝刘志当权时,查抄了梁的家产,由官府进行拍卖,价值高达30多亿钱。据《后汉书·梁冀传》记载,这些钱全部充入官府,减抵全国半年的税收,即所谓“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继梁冀之后,东汉又出了一个大贪官董卓。董卓贪得无厌,为了攫取财富甚至去盗墓。《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记载,董卓曾派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董卓不只贪心大,野心亦大,妄图夺下刘姓江山,为此在长安城东扎寨居住,修筑城堡。里面所储存的粮够堡内人30年食用,时人称之为“万岁坞”。董卓被铲除后,从“万岁坞”内抄出宝物无数,《后汉书》上称,“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谷纨素奇玩,积如丘山”。仅这二三万斤黄金,放在今天,少说也值一二十亿元人民币。
  唐代大贪官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奸相,他有一个同党王鉷被查后,检察机关登记王的房产时,几天都未登记完。
  宋代大贪官蔡京是宋徽宗时期的宰相,他的贪污手段是直接把国库当成自家的小金库,随意取用公款。赵桓(宋钦宗)继承皇位后,立即对蔡京动手,将其贬往岭南。据《宋史·食货志下一》记载,查没蔡家后,发现被其侵吞的公款“以千万计”。
清代和珅被“籍没”家财
  从上述汉、唐、宋三朝贪官所贪款额来看,已相当惊人。但是,如果与明清时期的贪官相比,则可谓“小巫见大巫”。朱厚照(明武宗)当皇帝时出现的大贪官太监刘瑾,因为贪得太多被凌迟处死。据明高岱《鸿猷录》“刘瑾之变”条记述,抄没刘瑾家产,得金24万锭又5万余两,元宝500万锭又100余万两,宝石2斗,金钩3000多束,另有其他珠宝无数。
  另一个与刘瑾有一拼的大贪官,是被明世宗朱厚熜抄家的权臣严嵩。据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所记,严家被抄出金子32960两,银子2027090两,其他珍宝玉器价格数百万,超过了当时的皇室珍藏,时人称“富甲天下”。
  但上述所有贪污纪录,最后被清朝大贪官和珅打破了。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产之籍没”条,和珅被嘉庆皇帝查办后,和家被抄出的财富,已估价的26项折银2亿230万,未估价的83项约折银6亿余两,总共约8亿两以上,而这还不是彻底的查抄。当时清廷全部财政仅“岁入七千万”,仅估价部分就是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故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
  (摘自《北京晚报》倪方六/文2013年6月2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