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盛国英
去幼儿园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女儿很高兴,我倒是颇有些紧张。和她一起做游戏时,我忍不住时常提醒她:“快,往这里走。”“嘴巴涂红色,头发涂黑色才好看。”“等下要一把抓两个球再跑回来。”等等。
轮到和家长单独聊天的环节,老师朝我和几个家长笑了笑,说:“你们在家也是一个‘苍蝇妈妈’吧?”我们有些摸不着头脑,老师继续解释起来:“‘苍蝇妈妈’就是非常关注、关心孩子,不忍心让孩子遭受挫折,所以,她们会时常在孩子的耳朵边叮咛着、唠叨着,试图提前扫清孩子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障碍。不过这样做,有可能会妨碍孩子的个人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会打扰孩子的专注力,所以,做家长的应该少说话、多观察,给予孩子不露痕迹的帮助即可,千万不要经常在孩子的耳朵边‘嗡嗡嗡’唠叨。”
老师的一番话说到了我的心里。现在每家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像宝贝一样宠着,平时最看不得他们受委屈受挫折,所以,有什么事情,我都喜欢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给她大人的建议,希望她能做得更好。孩子的一举一动,我会非常关注,时不时就在她耳旁说上几句,或是为了鼓励,或是为了表扬,或是为了安慰……总之就是想给予孩子最无微不至的照顾。比如看到孩子露出一丁点难过的表情,我都会赶紧跟她说:“没有关系,下次我们一定做得更好。”
孩子一个人安安静静玩玩具或看书时,我也常会忍不住问上几句:“要不要喝点水,吃点水果?”“妈妈就在厨房里,要帮忙叫妈妈。”
用“苍蝇妈妈”做比喻真的挺形象,因为我确实时常在孩子的耳朵边“嗡嗡”说个不停。仔细想想,孩子的有些小毛病和我这个“苍蝇妈妈”脱不了关系。当她遇到难题了,她很少自己解决,总是急急跑过来问我接下去要怎么做。她不喜欢和陌生人交流,总希望我当她的“代言人”。她还缺乏耐心,没有专注力,有时碰到自己觉得困难的组装玩具,总是生气地扔一边,说:“我不会,不要玩了。”也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说得太多,让她太依赖我了。
从那后,我尽量减少自己的唠叨,而只给孩子最中肯、最恰当的建议。当她忙的时候,我不再打搅她;当她遇到难题时,我会给她思考的时间、解决的机会;当她遇到挫折时,我会让她学会一定的抗压能力……最近一段时间,孩子可能知道了,我这个妈妈不再随时随地跟着她了,各方面都有所长进,还独立了许多。
现在,每当看到一位妈妈在孩子旁边不停地唠叨时,我总想跑过去说一句:“别做‘苍蝇妈妈’,让我们默默地欣赏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