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神十”上天,航天育种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当年搭载神七的“太空小麦”一亩增产百公斤

  2008年,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山东省平度市四种优良种子也搭乘飞船遨游太空并参与太空育种试验。如今5年过去了,太空育种试验进展如何?近日,笔者来到平度青丰种子公司种植基地看到,第五代两个品系共半亩多“太空小麦”即将收割,历经5年培育,这些“太空小麦”不但产量高且与传统小麦相比非常耐旱,今年还将进行旱地培育实验。
太空小麦个头高品质好
  笔者在平度蓼兰镇青丰种子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看到,在一大片小麦种植区内,有两大垄种着太空小麦,这些小麦与周边普通小麦相比个头明显高出许多。笔者注意到,周边普通小麦麦穗和叶片还有些发绿,但太空小麦则已成熟,麦穗和叶片已全部发黄,单个麦穗也要比传统小麦麦穗长许多。“通过这些年的培育,已经是第五代了,现在已经到了收获期,再过几天就可以全部收获了。”基地一名负责人告诉笔者,从2008年开始,他们从搭乘“神七”飞船遨游太空的47克“青丰一号”小麦良种中取回了一部分进行繁育,最初的种苗只有上百棵,到今年繁育到半亩地面积。这名负责人表示,等到这些已经成熟的太空小麦进行收获时,基地技术人员会将成熟太空小麦连根拔起,并为每株太空小麦量“身高”、称“体重”详细记录备案。“通过这些年的培育,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好。”这名负责人说,普通小麦一般亩产不超过600公斤,单个麦穗麦粒数不到40粒。从今年第五代太空小麦来看,两个品系小麦植株单株分蘖多达30多个,平均单个麦穗长可达18厘米,麦粒粒数达50多粒,千粒重达80到100克,相比传统小麦要高出了很多,初步测算一亩地太空小麦要比传统小麦多收近100公斤。“你看,受前几天下雨刮风影响,有些普通小麦倒伏了不少,而太空小麦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名负责人说,五代太空小麦还有抗病性强的优势,成熟时间也比传统小麦提前两到三天。“一到四代,还没发现它有耐旱的特点,今年我们有意识做了一下实验,这才发现它的耐旱性也超出了传统小麦很多倍。”这名负责人说,传统小麦以冬播为主,从种植、出苗、返青期、分蘖期到最后收获,最少要灌溉四五遍水,才能保证小麦生长需求。从去年他们着手培育第五代太空小麦时,对两个同时种植品系中的一个品系只浇了一遍出苗水和返青水,根据后期生长来看,从出苗、分蘖到成熟,这个浇水少的品系并没有受到丝毫干扰,相反小麦分蘖力强,抽穗期集中,麦穗粗大,还特抗白粉病、锈病和抗干热风。
太空芹菜育出两个品系
  笔者从平度农业部门获悉,当初搭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天的,还有20克马家沟芹菜种子、21克明村大黄埠西瓜种子和10克樱桃番茄种子,目前这些良种都已培育到了第五代。马家沟芹菜也已培育出了两个品系,在植株生长、营养含量等指标方面比较稳定,但还存在植株个头大小不一的不稳定因素。此外,大黄埠西瓜种子和樱桃番茄种子,在经过5年培育后,目前还没有表现出与传统品种相比存在的优势。
航天种子惠及全国
  位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的北京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航天育种领域的龙头企业。近日,笔者走进该公司的育苗大棚,绿油油的小苗精神壮实。“航椒8号”的原始种子11年前曾登上神舟三号飞船遨游天宇。宇宙中的射线及微重力和复杂的电磁环境等,诱导种子很快发生变异。而科研人员正是从变异的种子中,筛选出抗病、高产又高营养的种质资源,然后在陆地上种植至少四代,确认种性稳定,品质优良后,最后投向市场。“通过物理诱变,不导入外来基因,再加上长时间的陆地试种,可以确保航天育种是绝对安全的。”公司负责人赵辉解释说,更可贵的是这一变异过程,在宇宙中只需几天;而如果应用传统育种方式,要想获得这一变异,可能要花上数年、数十年,或者更长。“在较短时间内,创造出大批优质的种质资源。航天育种可以说是缓解我国农作物优质种源贫乏的有效途径之一。”赵辉说。
  不仅安全,太空种子的产量也有大幅提升。普通的菜椒,亩产上千斤已是不俗的成绩;而“航椒8号”亩产可达万斤以上。
  浩渺的太空并不遥远。您也许还不知道,咱们常吃的番茄、辣椒、芝麻、花生,其种子不少都游历过太空。不知不觉中,您或许已和太空有过了舌尖上的亲密接触。
  在通州、大兴、房山,国家航天部门扶持的一处处太空种子基地已棋布沃野良田间,从1996年的返回式卫星到去年的神舟九号,中国的农作物种子经过太空游历,培育出了水稻、小麦、玉米、青椒等72个新品种。太空苦瓜、太空辣椒、太空醉蝶、太空树莓等,已销往广东、陕西、山东、河北等地。
秦道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