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浙江出台现代林业种业工程实施方案

编者按:

  近日,省林业厅出台了《浙江省现代林业种业工程实施方案》。这是全省林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林业局、省政府有关加强现代种业发展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能更好地发挥林木种苗在“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好森林浙江”和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是浙江提升林业种苗发展水平、提高森林质量和林业生产力、促进现代林业和“森林浙江”建设中种苗工作的具体指南。
  今天本报对该实施方案作详细解读。
时间安排
  全省现代林业种业工程的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其中,2013年1-6月为开局启动阶段,重点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重点,做好宣传发动,确保现代林业种业工程扎实有效开展。2013年7月-2015年6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全省各地根据制定的方案,及时推进重点工作,及时上报进展情况和宣传典型。2015年7月-2015年12月为总结提升阶段,各地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适时召开总结会议。
总体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构建种质保护、品种创新、生产推广、产业带动、行业监管相配套的现代林业种业体系。到2015年,全省林业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建成种质资源库(圃)50个,新收集保存种质资源3000份以上;林业良种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选育新品种或良种60个以上,商业化育成品种比重达50%以上,商品林造林良种使用率超过85%;林业种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地供种率达90%以上;建成68个林业保障性苗圃,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容器苗使用率达80%以上;种苗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培育5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林业种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重点任务
  围绕现代林业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夯实种质资源基础,提高良种化水平,保障造林种苗供应,提升花卉苗木产业,强化种苗质量监管,做大做强林业种业。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单位与个人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利用工作。稳步推进林木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巩固提升以林木良种基地为主要载体的种质资源异地保育网络,鼓励扶持地方和企业建设种质资源库(圃),择优开展省级以上种质资源库(圃)认定,打造国家、省和地方三个层次的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体系。以种质保育平台为载体,加强全省林木种质资源的信息整理和登记工作,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基础上,完善和促进种质资源共享机制。
  加快林业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各地要结合实际,有重点地开展珍贵树种、彩色树种、速生用材树种、特色经济树种、花卉和林源药用化工用植物新品种的引、选、育、繁,加快林业新品种选育。继续强化林木和花卉新品种育种协作组、创新团队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单位和个人申请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林木良种审定。深入实施“良种推广行动”,继续开展“树立一批典型,推介一批优新品种,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培训一批林农,规范一批种苗市场”的“五个一”活动,大力推广良种。建立健全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各地要在国家和省林木良种补贴政策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加快良种推广。
  提升林木良种基地建设质量。巩固提升10个国家重点良种基地和12个省重点良种基地现有的3万亩生产面积,加快高生产力种子园、采穗圃等良种生产群体建设。加强楠木、红豆树、光皮桦、毛红椿等珍贵树种和香榧、山核桃等经济林树种的良种基地建设,提升杉木、杂交松、湿地松、马尾松、木荷、油茶等良种的繁育水平,加快枫香、檫木、槭树等彩色树种良种选育繁殖。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良种基地的绩效考核和评价,科学指导重点基地编制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基地基础设施,提高良种生产能力。
  完善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
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大投入,不断深化省级保障性苗圃建设与管理,大力推进市、县保障性苗圃建设,切实做好绿化造林林木种苗的生产供应。到2015年,在全省建设以容器育苗为主的林业保障性苗圃68处,温室和自控荫棚面积100万平方米,容器苗年生产能力达8000万株以上,年供应保障能力达到全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总需苗量的80%以上,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林业保障性苗圃体系。
  深化珍贵和彩色树种发展行动。每年完成400万株珍贵树种容器苗和1000万株以上彩色树种苗木培育任务。完善珍贵树种赠苗造林机制,建立赠苗造林档案、植树信息卡和检查验收等严格的赠苗管理制度,确保送到位、造好林、能成材。加强示范林、示范村建设,每年每县(市、区)要建设1片示范林和2个示范村。以省、市(县)联动方式,开展珍贵树种和彩色树种进园区、进机关、进农村等推广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做好林业种苗花卉产业引导。加强花卉苗木产业的宏观引导,着力突破花卉苗木新品种研发、生产经营、市场拓展、产品流通等瓶颈;大力扶持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林业商业化育种体系。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和花卉苗木特色(优势)品种集群区,推进花卉苗木生产设施化、标准化、精品化。加强全省花卉苗木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提升萧山、金华、长兴等花木节展示展销平台,加快发展花卉苗木电子商务,不断拓展花卉苗木市场。
  规范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行为。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的各项制度,以“两证”发放率逐年提高为目标,强化种苗质量检验合格证、出圃种苗标签和生产经营档案等制度建设。各市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落实好省级种苗行政审批下放工作,加强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子种苗、仿冒伪造品牌和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违法行为,规范种子种苗市场秩序。
  加强林业种苗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职责明确的林业种苗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机构。进一步明确林木种苗机构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落实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并将种苗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种苗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林业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和执法队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