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金友(右一)正在大棚里剪除橘树的春梢。
这一段时间,台州椒江区三甲街道高闸村橘农、新佳果柑橘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金友一直为总投资180万元、总体积2000立方米、库容量700吨的冷库建设而忙碌着。“下一个阶段,合作社还要建设一个体积500立方米的气调冷库,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柑橘保鲜贮藏方法。”站在刚刚建好的2个、体积1000立方米的冷库面前,甘金友心里充满着创业的激情。他告诉笔者,等到气调冷库建成,他所在合作社的柑橘销售时间至少可以延长半年,也就是说,每年只有3个月左右柑橘断档,其它时间消费者均可以尝到他们合作社生产的柑橘。他坦言,他的梦想就是带领全体社员,像全球柑橘产品中最大的品牌——美国新奇士一样,打造中国柑橘产业的“新奇士”。
谈起少核本地早,46岁的甘金友滔滔不绝。在台州当地一直流传这样一句俗话:“讲功饭店嫂,吃功本地早。”而少核本地早与普通本地早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少核,具有表面光滑、果皮薄、高糖、着色早、成熟期早等优点。但是,少核本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橘农在种植时遇到技术和成本难题导致产量低、效益不高,因而大量橘树被砍伐。恰好,这一信息被甘金友捕捉到,由此萌发了规模种植少核本地早的念头。说干就干,2002年春,他在椒江农场5分场一口气承包了400多亩土地,开始试种少核本地早。
11年来,甘金友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通过选用少核本地早苗作砧木、采用“窄口环剥”技术等方法,攻克了构头橙作砧木造成的少核本地早糖度偏低、大小年产量不均等问题。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合作社已发展以少核本地早为主的柑橘种植基地1500亩,今年总产量预计达到3500吨,其中计划出口1000吨,销售总额将达到1500万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当地最大规模的连片大棚里,甘金友介绍,大棚柑橘面积达100多亩,通过大棚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阴雨天气造成的烂花问题,同时柑橘生长期拉长,结果率提高,每亩产量比露天种植可以增产20%-30%,并且精品果提高20%-25%。特别是,大棚少核本地早采摘期提前到10月中旬,足足提前半个月,同时采摘期可以延长到12月底,比以前最迟采摘时间推后了一个月。这样一来,少核本地早的糖度偏低问题迎刃而解,一般都达到14度,高的甚至达到了17-18度,既清爽可口,又甜而不腻,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每亩增收3000元不成问题。“美国新奇士之所以能把旗下6000多名果农生产的柳橙、柠檬、葡萄柚等柑橘类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关键在于品牌建设。”甘金友认为,绿色安全生产是合作社的生存发展之本。为此,他们严格按柑橘种植绿色标准化组织生产,施肥以施用饼肥、栏肥等有机肥为主,在病虫害防治上采用杀虫灯、“生草法”生态栽培技术等,同时对少核本地早进行分级后统一销售。甘金友透露,他们一方面正在通过淘宝网加强电子商务建设,另一方面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合作社将组织举办柑橘节,以扩大当地少核本地早的知名度。
陈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