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我们县近年来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项目,已累计投入6500万元专门用于此”,“我县近年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对乡镇部门的考核目标”……5月28日,全省推选第五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场陈述评议会在杭召开,当天,来自我省16个县(市、区)的县长们,卯足了劲向现场评委展现自己的县(市、区)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成就和迫切要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由于陈述要求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湖州南浔区区长吴继平在陈述时显得语速有些快,“就是担心会超出预定时间。”他告诉记者,南浔都是我省重点商品粮、油生产基地之一,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比较重视,但现在已逐步暴露出一些设施老化、标准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急需中央予以更多的支持。今年南浔是第一次参加申报,“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浔区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吴继平说。
三门县则已是第二次来申报重点县了,副县长陈彩明告诉记者,虽然之前没有申报成功,但三门县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一直没有放松,从2003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新建、整治了大批农田水利工程,还专门制定了《三门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一定要下大力气搞好我县的农田水利建设!”
据了解,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采取一次申报、分3年实施的方式,列入中央、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3年后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加强。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竞争立项的方式,使得财政资金从“以往下级被动接收”转变为“下级主动要求”;项目建设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省级主动”转变为“省县联动”,县级政府抓好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到目前为止,从第一批到第四批,我省已有45个县(市、区)成功申报小农水重点县,如果再加上本次申报成功的县(市、区),我省小农水重点县将达到55个,占据全省有粮食生产能力的县(区、市)的比例也将不断提高。
当天下午,由来自省财政、水利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公布了评审结果,岱山县、遂昌县和开化县获得综合得分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