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鸡蛋大小的本地小土豆,又香又糯口感好,风味佳。然而,市场里这种小土豆却不常见,常年在卖的大都是来自北方的大薯种,个头很大,口感差。
本地小土豆为啥不常有?据专家介绍,由于我省年均气温高,土豆内残留的病毒较多,留种难度大,即使有一些自留种,也因生产时退化严重,产量较低,如大规模种植,效益普遍不高。
日前,从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旱粮农业新品种选育”示范现场传来喜讯,由浙江省农科院研制、杭州博邦种子公司及杭州市农科院进行商业化示范的“马铃薯脱毒小种薯快繁技术”获重大突破。这一技术不仅成功破解了本地小土豆留种难题,而且有望实现一年种三季,大幅提高种植效益。
本地土豆好吃留种难
土豆又称马铃薯。据省农技推广中心专家介绍,一直以来,在马铃薯的品种选择上主要考虑高产和抗病,而对其风味、口感等品质性状要求相对不高。在我省市场上销售的马铃薯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北方的大种薯,如“东农303”、“中薯3号”等。然而,作为菜用马铃薯来讲,品质上似乎不尽人意。
本地土豆种为啥留种难?专家认为,主要是由于我省气温偏高,病原体繁杂,传毒媒介多,马铃薯退化严重,留种难度较大。尽管目前还有一部分农户有自留种,但在生产上农民一般多采用相互引种、换种等措施来维持本地小种土豆的低水平生产。因此,品种混杂、种薯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从而导致利用本地种薯生产的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一般不能保证,这已成为本地小种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市场上很难找到本地小种马铃薯的原因所在。
单株种薯数达40个以上
为提高马铃薯产量,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脱毒马铃薯技术繁育种薯,但由于马铃薯繁殖系数较低,脱毒马铃薯经多代扩繁后,也容易再次感染病毒病而退化,降低产量。去年,杭州博邦种子公司引进省农科院发明专利“一种脱毒马铃薯小种薯的快速高效繁育方法”,进行了商业化示范和配套技术研究,在提高马铃薯的繁殖系数、减少脱毒原原种到生产种的繁殖代数和提高单株结薯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降低了马铃薯被感病退化的风险,为本地小种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保障。
据博邦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该技术主要利用马铃薯匍匐茎生长的特点,将脱毒原原种播在40目防虫网上,再适当覆盖基质。这样根系可通过防虫网长入土壤中,而匍匐茎在网上生长,其上覆盖黑白双色膜,在防虫网和双色膜间创造一个适合马铃薯结薯的空间。等马铃薯出苗后45天开始,掀开双色膜,即可分批采收,单株总薯数可达40个以上。
脱毒小种土豆,一年种三季
马铃薯是我省重要的旱粮作物之一,去年全省种植90多万亩。小种薯快繁技术的突破,不仅使大面积推广有了可能,而且有望实现一年种植三季,大规模提高种植效益。
项目组成员、杭州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石江说,从北方引种的大种马铃薯,一般亩用种约150公斤左右,种薯成本约450元左右。而脱毒小种薯,亩用种量一般仅60公斤左右,成本约在300元左右。仅种薯成本一项,可降低30%以上。
更可喜的是,该技术还为我省马铃薯一年种三季提供了种薯保障。我省种植马铃薯一般为春、秋两季,即春季为1月初—2月中下旬播种,5—6月下旬收获;秋季为8月底—9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12月初收获。而采用该技术快繁的小种薯经过休眠期后,即可大棚栽种(12月上旬播种,3月初收获),从而有望实现一年种三季,大大提高种植效益。
今年春季,在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海涂围垦地繁育脱毒小种薯1代原种4亩10个大棚,露地繁育脱毒2代良种20亩,预期可收获脱毒小种薯40吨左右,可供大田生产500亩以上。“接下来,就要开展脱毒小种薯秋播和冬播生产示范,并进行相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行脱毒小种薯大面积秋播、冬播繁育生产和示范。”石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