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瓜菜种业特刊

连续4年种交会每年展示新品种1200多个,全省瓜菜产值年增12%以上

浙江菜农“淘宝”近70亿元

  □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王仁杯
  瓜菜产业是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不仅种类繁多,品种丰富,而且市场化程度高。来自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省瓜菜播种面积达1000多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超2000万吨,瓜菜总产值在继去年创出400多亿元的新高后,将继续攀升。瓜菜产值占了全省种植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种植瓜菜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常言道: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其实,瓜菜产值的增加离不开种业的支持。从2009年开始至2012年,省农业厅致力于打造瓜菜种业交易平台,创新举办“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编者注:今年已改名为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每年以田间展示方式,展示茄果类、西甜瓜类、甘蓝类等新品种多达1200多个,吸引菜农们引种种植。
  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为我省瓜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头保障,同时也增加了菜农们的种植效益,拓宽了增收渠道。正因为如此,浙江菜农将种交会亲切地称之为“淘宝会”。据省种植业管理局统计,4年来,这个“淘宝会”助推浙江菜农增收的近70亿元。
新品种让合作社一季蔬菜增收300万元
  5月9日傍晚,兰溪市水亭畲族乡畲野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将刚采下的茄子、辣椒称重打包,准备发往杭州、金华等地。合作社理事长姜菊芬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今年我们种了50亩大棚茄子、辣椒,由于产量高、上市早,亩收入可达2万多元!这些品种可都是从种交会上淘来的,种植技术也是从‘勿忘农’萧山基地去学来的。”
  在姜菊芬种的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一只只浅绿色的辣椒、一个个紫色的茄子挂满枝头,株型优美、色彩亮丽。姜菊芬说,这些引来的瓜菜新品种比以前种过的本地老品种强多了,种植效益大不相同。
  去年,姜菊芬从兰溪市农业局获悉,省农业厅每年组织举办的瓜菜种交会上展出好多新品种,兰溪市农业局要组织种菜大户们前去参观,姜菊芬便报名跟团去逛种交会。
  这一逛,让姜菊芬大开眼界,琳琅满目的瓜菜品种、奇异瓜果,尽入眼帘。姜菊芬一下子引种了几十个新品种,满载而归。为慎重起见,姜菊芬特地将一个大棚作为新品种试种示范点。今年,姜菊芬在示范棚里试种了16个辣椒、7个番茄和5个茄子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首次试种,有的长相奇特,有的色彩炯异,引得方园数十公里的乡亲们纷纷前来观看。在姜菊芬的带动下,今年合作社里107个社员的600多亩瓜菜全部种上了新品种。
  新品种的效益立竿见影。姜菊芬说:“‘杭茄2008’4月底就可采摘上市,每公斤收购价12元,比去年增加了好几倍。‘衢椒1号’刚上市时每公斤卖到了32元,售价也比去年上升了1倍多。”她说,由于上市早、售价高,今年合作社里的600亩蔬菜,亩产值比去年至少提高5000元,全社仅此一季蔬菜将增收300万元。
  “今年,我还要去种博会上淘宝”。对于即将召开的种博会,姜菊芬早已知道举办的时间,满怀期待。她告诉记者,不仅自己要去,还要组织社员去“淘宝”,让合作社的蔬菜地成为兰溪市瓜菜新品种示范基地。
4年展示新品种3000多个
  和姜菊芬一样,浙江越来越多的菜农每年像赶集一样,赶到瓜菜种交会淘宝。
  位于龙游的浙江马格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秀平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在瓜菜种交会上“不惜血本”,以每粒5元、共计10万元的价格买下一批来自台湾的苦瓜种子,在公司基地试种,并特地建立了蔬菜精品园。去年9月份,首批苦瓜以高出同类产品价格30%以上、每天近万斤的数量销往杭州、温州等地。
  由于效益好,公司的引种胆子也更大了。“今年公司种植的1000多亩火龙果、茄子、苦瓜、西兰花、松花菜、辣椒等新品种,大部分都引自于种交会。”吴秀平说。
  据统计,近4年浙江瓜菜种交会累计展示国内外瓜菜新品种3000多个,推介发布了适宜浙江种植的瓜菜新品种150多个;参会的种业企业和到场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种交会的影响力已从浙江辐射至全国,成为华东地区最受欢迎的瓜菜良种示范展示盛会和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也成为越来越多的菜农增收的“淘宝会”。
  得益于种交会的平台,新品种也被迅速推广应用。推介发布的新品种通过全省“1+10+100”瓜菜新品种推广体系进行示范种植,并迅速占领市场,如番茄“浙粉702”、“夏日阳光”、“钱塘旭日”、“倍盈”;茄子“丰田一号”、“亮紫一号”;松花菜“台松65天”、“浙017”;甘蓝“亚非旺旺”、“中甘21”;西甜瓜“浙蜜6号”、“东方蜜一号”、“三雄5号”;丝瓜“春丝一号”;瓠瓜“越蒲一号”、“浙蒲6号”等一批新品种,受到广大菜农的青睐。去年全省种植的1000多万亩瓜菜中,60%以上是近年推出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丰富了市场,稳定了“菜篮子”,还有力促进了我省瓜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来自省种植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瓜菜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927万亩上升到去年1108万亩,瓜菜总产值从289亿元猛增到去年的403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业内专家测算,新增的114亿产值中,按60%的新品种植比例测算,全省农民因此增收近70亿元。
瓜菜种业化“茧”成“蝶”
  透过繁华的瓜菜种交会,折射出的是浙江瓜菜种业的实力。据省种子管理总站有关人员介绍,我省通过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瓜菜种业创新平台和“0406”计划瓜菜良种推广专项,瓜菜育种协助组、瓜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不同模式的联合攻关,在传统的系统选育、杂交育种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游离小孢子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远缘杂交技术、雄性不育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选育,使得性状优良的瓜菜新品种层出不穷,并占领全国市场。
  闻名已久的豇豆“之豇”系列品种、“早熟5号”大白菜、温州花椰菜系列品种等,如今依然主导市场;率先自主育成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浙杂502”等品种,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而茄子“浙茄1号”、“杭茄2008”,瓠瓜“越蒲一号”、“浙蒲2号”正引领我省瓜菜产业从传统优势中升级换代。
  其实,浙江的瓜菜进口替代型品种选育也毫不逊色,崭露头角。育成的硬果番茄品种“钱塘旭日”、“浙杂205”可替代以色列“FA-189”;我省首个自主育成的青花菜品种“台绿一号”,因具有产量高、球型漂亮、商品性好等特点,完全可替代进口品种;速冻加工和鲜食兼用的毛豆品种“浙农6号”则可替代台湾“台75”;而风靡市场的萝卜新品种“白雪春2号”,其品质、商品性、抗病性和丰产性甚至超过了韩国春萝卜品种“白玉春”,等等。这些新品种由于性状优越,品质独特,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在占领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又将触角扩张到长江流域外的其它省份。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瓜菜育种上先后获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奖项:上世纪80年代到 90年代期间,“之豇28-2”品种选育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大白菜“早熟5号”品种选育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1年以来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10余项,2005年以来共审定育成(引进)瓜菜品种141个。
  而种子企业体制的创新,加上高度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又加快了育种成果的转化,助推了全省瓜菜种业的快速发展。勿忘农种业公司、浙农种业公司、杭州三雄种苗公司、温州神鹿种业公司等一批种业企业由于经营机制活、创新能力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瓜菜种业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全省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中80%以上从事瓜菜种子生产经营活动,2012年全省持证种子企业的蔬菜种子销售数量约300万公斤、销售额1.53亿元,分别占全省农作物种子总量的 5.5%和 19.3%;2008-2012年全省瓜菜种子销售量和销售额年均增幅分别为4.1%和17.1%,而近年出口的种子均为瓜菜类品种,2012年瓜菜种子出口2.2万公斤,比上年翻一番。
  种业强,则产业兴。目前,浙江的瓜菜产业产值雄居浙江农业主导产业之首,并以全国第11位的产量,创造了全国第4位的出口额。而这一切,全靠浙江瓜菜种业的支撑与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