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圣威
5月16日,杭州余杭区塘栖枇杷节开幕,地点选在了国家盲人门球训练基地,一名连续3年参加开幕式的记者评价:今年的枇杷节会不会太“小气”了点?
而与开幕式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今年塘栖枇杷预计超5000吨的高产量。伴随高产量一同而来的,是不同以往的营销压力。“是喜也是忧,去年枇杷不够卖,今年不愁数量,但如何保证质量,如何更好地营销,毫无疑问是塘栖枇杷种植户增收的关键。”塘栖镇农办主任张华余坦言,今年销售形势不容乐观,但今年的促销力度却是历年最大的:首先,塘栖枇杷节紧紧围绕了“促销枇杷、服务农民”的主体思路;其次,政府组织的展销区更规范了,管理也更严格;另外,合作社、种植户的积极性非常高,正在全力以赴营销枇杷。
统一包装、追溯管理、24小时值班
展销区摆出“专业战场”
从上海赶来的张赟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到塘栖选购枇杷,她认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塘栖枇杷展销区“看上去更干净”。“以前和美食节放在一起,所以地上垃圾很多,购物体验没有现在好。”
“尝尝我家的白沙枇杷,包甜!”“‘白沙’、‘红毛丫头’,便宜卖啦!”循着吆喝声,记者找到了塘栖镇姚家埭村村民戴宝凤、李家桥村村民杨家河。“我年年参加展销会,仅20号这一天就卖了近50公斤。”戴宝凤说。“18号开始,三天时间已经卖出300多公斤了。”杨家河说。
朱见荣是去年塘栖镇的优秀枇杷经纪人,由于讲诚信、重质量,一直不愁销路。他认为,今年的展销区是历年最好的:环境优、管理严,24小时有人值班,当天未卖完的枇杷放在这里有人看管;区内销售的枇杷,全部统一包装,通过连号印刷、实名登记可以溯源,谁家卖出的枇杷一目了然。“在这里买枇杷,消费者完全不用担心缺斤短两,质量也更有保障。”
目前,展销区的集聚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这里价格公道、质量保证、管理规范,各地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塘栖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正荣告诉记者。
品种改进、销路拓宽、服务提升
使出“十八般武艺”营销枇杷
非常时刻,每个与塘栖枇杷息息相关的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员。
记者赶到余杭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时,理事长莫树兴正在接待一位“贵客”,“这是杭州市区一家水果店的老板,今年第一次跟我们合作,接下来每天要从我们这里进500多公斤的枇杷。”难掩兴奋之情的莫树兴同时也透露了自己的压力,“这是我第一年接管塘栖唯一的一个枇杷合作社,又遇上丰年,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把枇杷卖出去”。“真的卖不光怎么办?”记者问道。“已经跟当地酒厂谈好了,卖不掉的枇杷,全部卖到酒厂,做枇杷酒。”塘栖枇杷的销售高峰期尚未到来,莫树兴已有了多手计划。“我们已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提高塘栖枇杷的附加值。”他的计划中,不仅有枇杷酒,还包括跟娃哈哈集团合作做饮料,跟义乌的一家中药公司合作做枇杷膏。
当然,未雨绸缪的不仅仅是他。余杭区枇杷科研所的负责人周根芝告诉记者,“塘优1号”已经过5年培育,不久将面市。“这一品种成熟期比现有品种晚,可以拉长塘栖枇杷的销售期。”
塘栖枇杷的营销,可以说是全镇总动员。法根糕点、老刀食品的各家门店,全部都在帮着销售枇杷,农家乐、采摘点正在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客人,今年新开拓的农超对接、网上营销、专卖店直销和定点直销等也在一齐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