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畜牧兽医

养殖资源巧利用 致富路上迈大步

  近段时间来,每天清晨,大地还笼罩在一片轻纱般的薄雾之中,江山市贺村镇山塘村已经不时传出一阵阵清脆的“乒乒乓乓”响声,养猪大户郑光亮正带领员工在旧猪场里改造“零排放”管道,安装自动化养猪设备。
  郑光亮今年51岁,早在1980年,他就开始从事贩猪业。1984年,郑光亮自己也养起了猪,从1头母猪和10多头仔猪起步,数年后,他的母猪饲养量发展到十几头,年出栏生猪150多头。
  2006年,郑光亮在江山农村合作银行的帮助下,投资150多万元,建造起13幢猪舍和280立方米沼气池,引进优良品种母猪,开始做大自己的养猪事业。
  郑光亮养猪场沼气池里产生的沼气,除供养猪场里的员工烧水做饭、炒菜及淋浴外,多余的沼气输送给其他村民用。为更好地利用猪粪,郑光亮还养起了蛋鸡,他用猪粪繁殖蝇蛆,用蝇蛆喂养蛋鸡,其下脚料不但是培育黑麦草、蔬菜的有机肥,而且废弃的干粪下脚料还可当柴烧,其灰肥又是好肥料。
  这种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循环生态的养殖模式,不仅改变了养猪场过去“脏、乱、差”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很好地解决了场里十几名员工的生活用燃料和生猪及鸡的青饲料来源,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
  2009年,郑光亮的养猪场共出栏生猪3000头,年底存栏2100多头,并养蛋鸡2000多只。正是这年,郑光亮投资500多万元,在本村姜家山上建起了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大型养猪场。这个设施先进的大型养猪场投入使用后,郑光亮把母猪和仔猪养在这里,等到仔猪断奶后,再转养到老猪场里。
  这几年来,尽管生猪市场行情起起伏伏,但郑光亮的养猪事业却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2012年,他的养猪场出栏生猪4500多头,收入130多万元,场里能繁母猪发展到380多头,另外还饲养蛋鸡3600多只,鸡蛋和肉鸡的收入达40多万元。“今年,我计划再对老猪场进行改造维修,添置一部分先进的养猪设备,再引进一批优良种猪,力争今年能繁母猪饲养量达到500头,年出栏生猪7000头,使自己的养殖规模再上新台阶。”郑光亮满怀信心地说。
王 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