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专家介绍,婴儿从出生就需定期接种多种疫苗以预防相应疾病,主要是因为婴儿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善,身体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病原菌侵袭而感染患病,因此按时接种疫苗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二类疫苗自费自愿接种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脑疫苗等。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HIB疫苗、灭活脊灰疫苗、口服轮状疫苗、甲乙肝联合疫苗等。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还有,一定要到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合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的时间、接种者的身体条件、有何禁忌症等,都对疫苗的功效以及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反应有着影响,因此,接种疫苗前一定要仔细了解自己孩子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接种,特别是年轻父母,要了解孩子对即将接种的疫苗是否有禁忌症及有哪些禁忌症。
比如,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家长在带孩子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孩子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由医生决定是否可以接种疫苗。
医生提醒家长,疫苗接种前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接种前给孩子换上柔软宽大的内衣,以免在挽袖子接种疫苗时摩擦接种部位的皮肤;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防止出现因饥饿和过度疲劳而发生的晕针现象。
接种疫苗后,不要急着回家,要在预防接种门诊观察30分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后再离开接种场所。家长要注意保证孩子打针部位的清洁,以免发生感染。小孩子好动,接种疫苗之后不要让孩子剧烈运动,要多喝水,充分休息。回家后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在日历上做下一次接种日期记号。
金伟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