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要从下到上都翻一遍,不然竹荪种在上面会干枯死。”近日,在安吉县孝丰镇狮古桥林场,该林场场长周相永拿着锄头,翻动一条培养沟内竹屑、木屑、竹叶混合而成的培养基。上干下湿的培养基经过翻动后变得均匀起来,随后他用锄头在培养基上平行勾勒出两道凹线,将竹荪菌种种在上面。
在他身边,10多个工人正在仔细听讲。
翻动是为了保持湿润,盖土是为了增加重量,覆盖薄膜是为了防止雨水……周相永一边教,一边笑称自己是现学现卖。前几天,省林科院和丽水林学院的专家也是在这个地方手把手教他怎么竹荪。
“外地竹荪种植的培养基全部用木屑,我们则按照35%木屑、50%竹屑和15%竹叶的配比来做培养基。”县林业局林业技术人员介绍,木屑的市场价是400多元/吨,而竹屑只需要200多元/吨,这是依照安吉特点进行的一项创新,仅这一点,就让原本只能进锅炉的竹屑变废为宝。据了解,该项目预计亩均投入3000元,每亩毛竹林每年可增收8000元。“现在种下,7月份就能收获,一年可种两季。”汪建明说,如果该项目试验成功,则为靠竹吃竹的竹农们开辟了一条新“钱”途。
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