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多面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证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还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这是很多国际媒体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2002年,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100名最伟大的英国人”评选中,撒切尔夫人名列第十六位。在很多英国人眼中,撒切尔夫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是一个多面人。
  打造“撒切尔风格”
  在牛津词典里,有两个英文单词和撒切尔夫人有关,一个是名词“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一个是用作动词、表示“猛烈抨击”意思的“手提包”(handbag),体现了撒切尔夫人既不逊于男性政治家的强势与坚定,又同天下所有的女人一样钟爱时尚。
  撒切尔夫人曾一度引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尚潮流,也影响了很多女领导人的穿着风格。但在担任首相初期,撒切尔夫人的着装并没有受到好评,甚至有媒体嘲笑她的着装太繁琐。不过撒切尔夫人很快为自己找到了风格标签——蓝色和珍珠。在其首相第二任期伊始,她的风格又有所改变:珍珠项链、胸针、大圆耳环、长袖衬衫、蓝色套裙、高跟鞋、黑色手提包,这些最终成就了“撒切尔着装风格”。
  对于撒切尔夫人亮丽的形象,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形容说:“眼睛像卡利古拉,嘴唇像玛丽莲·梦露。”卡利古拉是罗马帝国的暴君。密特朗的话,暗指“铁娘子”有着极为矛盾的形象。一方面,她有着柔美温婉的女性化特质;另一方面,她又在交锋激烈的政治舞台上,展示着男人般的强硬气概。这些也直接反映在她的造型上,她要让一身行头很好地为自己的政治生涯服务。
  在发型上,撒切尔夫人始终保持一成不变的头盔式发型,昭示着她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服装上,她选择那种大宽肩的雅格狮丹套裙,折射出的是一副令人敬畏的形象;色调上,她中意蓝色,因为它不仅使人显得优雅稳重,更是保守党的代表色;首饰上,她独爱珍珠,因为她认为“一件普通的衣服只要配上珍珠,就能显得气度不凡”。这些元素的综合形象,在男性主宰的政治环境中显得意义非凡。
  最能显示撒切尔夫人政治特质的配饰,还有她的手提包。在她的手提包里,除了女人常用的梳子和口红,还有笔记本、公文,甚至某个专业领域的书。在开会时,撒切尔夫人喜欢把手提包放在会议桌中央,以便随时取出里面的材料或数据与对手激辩。有一次,一位反对党议员傲慢地问她是否读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写的东西,撒切尔夫人竟不慌不忙地从手提包里掏出一本凯恩斯的书,还随口说出书中的一些内容。此后,“撒切尔夫人的手提包”成了英国的流行语,而“手提包”还被作为动词收进牛津词典里。它所代表的“猛烈抨击”的含义,正是“铁娘子”常说的一句话和常做的一件事——“控制住对手就是对他最冷酷的处罚”。
  拥有美满婚姻
  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首次当选首相时曾说:“知道如何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将更透彻地知道如何管理一个国家。”一直以来,英国媒体也不断追问她的丈夫丹尼斯爵士:和一位“血液里只有政治”的女强人同床共枕几十年,你幸福吗?但没有人得到答案。因为丹尼斯一向低调,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过,大多媒体仍评价称,撒切尔夫人除了政治上的成功,还遇到了一个好丈夫。
  撒切尔夫人闺名玛格丽特·罗伯茨,1925年生于英国的林肯郡格兰瑟姆市,当时父母开着一家小杂货店。玛格丽特虽幼年家境不好,但靠着奖学金读完牛津大学,后来在一家化学公司工作。她博闻强记且喜爱政治,很早就积极参与一些竞选活动。1949年,玛格丽特在一次政治集会上邂逅了高大英俊、彬彬有礼的丹尼斯·撒切尔。他们一见钟情, 1951年12月,他们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1953年,撒切尔夫人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卡罗尔和儿子马克。
  撒切尔夫人说,丈夫喜欢运动尤其是高尔夫球,她却一点也不喜欢;他抽烟也饮酒,她不喜欢但能容忍。因为最重要的是,他们夫妻在根本问题上“从无分歧”。在作为保守党领袖竞选首相期间,撒切尔夫人经常早上7点起床,忙到次日深夜两三点才休息,还马不停蹄地到英国各地演讲。对此,丹尼斯从来没有任何抱怨,此外,丹尼斯有意远离权力争端,从不搞幕后干政。即使是对撒切尔夫人充满敌意的媒体也不得不承认,无法从丹尼斯那里得到任何口实和把柄,女首相的“后院”始终是清净祥和的。
  撒切尔夫人对于丈夫的爱也曾见诸报端。“只要有时间,撒切尔夫人总是乐呵呵地为丹尼斯和宝贝儿女做可口的饭菜,甚至买熏肉也不让秘书代劳。她一直坚持每天亲自为丈夫做早餐,一直到1979年她担任首相,实在抽不开身为止。”有媒体这样报道。
  撒切尔夫妇的美满爱情,直到丹尼斯去世的前一年即2002年,人们才发现另一层含义。那年秋天,丹尼斯接受了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视采访。当主持人问到婚姻对他意味着什么,丹尼斯叹了口气,身体在椅子里蹭了蹭,然后拍拍大腿说:“幸福的生活,当然!”停顿了片刻后又补充道:“……还有战友关系!”这番话,让人们很快联想到撒切尔夫人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过的话——“没有丹尼斯,我在政治上将一无所成。”显然,除了感情上的支持,丹尼斯的资产对撒切尔夫人的政坛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失败的母亲”后悔从政
  从爱情上来说,撒切尔夫人算是美满的,但在亲子关系上,她确实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2012年,由保守党资深议员斯宾塞的日记集合而成的《斯宾塞日记》一书出版。书中披露了撒切尔夫人在1995年4月和斯宾塞谈话的内容,其中撒切尔夫人坦言:“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绝不会步入政坛,因为我的家庭已经为我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年轻时,撒切尔夫人一直忙于国事,没有什么时间来陪子女。而走下英国最高权位之后,她越来越期盼家人团聚的温暖,但有时候,女儿卡罗尔和儿子马克连圣诞节都没有陪在母亲身边。
  女儿卡罗尔是个记者,要东奔西跑,又经常与男友住在瑞士,不能陪伴在母亲身边。她甚至不能体谅撒切尔夫人的孤独:“母亲不应过于期待成年的子女不时回家看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经历过,我们年幼时也总见不到母亲。”相比之下,卡罗尔和父亲丹尼斯更亲近。她曾为父亲写过传记,里面充满浓浓的爱。
  撒切尔夫人非常溺爱儿子,但“慈母多败儿”,马克一直给她惹麻烦,也让她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常受到指责。马克从小就读的是最有名的贵族学校,成绩却奇差无比,但由于母亲身份特殊,不少名牌大学还是争着招揽他。马克在学校称王称霸,包括老师也不敢惹他,几乎每隔几天,忙完国事的撒切尔夫人就要回家替儿子收拾“烂摊子”。
(摘自《环球人物》 张建魁 肖莹 王寅佳/文 2013年4月1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