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股兴办家庭农场之风正在各地兴起,它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引领农民致富的新兴力量。然而,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还存在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尤其是家庭农场规划设计人才缺乏以及家庭农场规划设计滞后等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家庭农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是,对于怎样搞好家庭农场,我们还是门外汉。”站在刚刚栽种下树苗的临海市杜桥镇十八浒村后山前面的梯田上,台州市椒江区市民曹军伟一脸焦虑。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曹军伟,由于手头有一些资金,一直在寻找投资项目。今年,他原原本本地看了中央一号文件,于是萌发了投资家庭农场的念头。说干就干,他以每年租金1200元/亩的价格租赁承包了十八浒村的38亩土地,租期长达15年。目前,他已栽种下2300株白荔枝枇杷,同时在空地上套种了1.5万株杨梅树以及1万株桂花树和200多株高橙树,还要建设450平方米、可以容纳1万盆兰花的大棚,并且计划在林下放养家禽,立体式发展现代农业,整个投资将近100万元。“当时,充满了理想色彩,但是现在发现办家庭农场并不容易。”曹军伟坦言,通过这段时间与有关专家的深入接触,发现自己在种植水果上有点仓促,因为水果种得好不好,不仅涉及到品种优良不优良、种植技术先进不先进,而且涉及产业前景究竟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当地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比如,像发展枇杷产业,如果当地温度低于零下5摄氏度,枇杷花或果实就会有冻害,再加上枇杷叶片宽大、树势高大,在只有一层浅土的梯田上种植,容易被大风吹倒,并且梯田由于吃风厉害,不宜用塑料大棚种植。而优质枇杷要么是大棚种植,要么是套袋种植,因为到了5月底、6月初的时候,当地时常会遭遇雷阵雨袭击,露地栽培的枇杷容易开裂,至于枇杷套袋人工成本实在太高,不是很划算。
对于曹军伟的忧虑,他已从当地村民零星种植的枇杷树、杨梅树中得到印证。据村民介绍,当地枇杷树、杨梅树结出的果实不是特别理想,像杨梅根本不能用来鲜食,只能用来作杨梅烧的原料。再说枇杷吧,翻过村东边的一座山后可到达另一个村子,那个村种植着成片的枇杷树,但那个地方种植起来的枇杷品质也不是很好。“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当初没有好好规划。”曹军伟说,如果有家庭农场规划设计师的话就好办了,这可以让他投资家庭农场少走些弯路。在曹军伟看来,家庭农场规划师既要懂得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又要懂得农业产业导向,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现代农业规划设计。
对于这一点,正在台州市椒江区章安街道西洋村苗木基地种植树苗的该区苗木种植大户石理智也比较认同。石理智原先在台州发电厂上班,后来辞职,在临海市杜桥镇大坑村租赁了近30亩土地种起了苗木,目前大坑村苗木基地已经发展成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基地,共有苗木10多万株。而从西洋村租赁过来的这块土地也有近30亩,现在已经栽种了4万-5万株树苗。石理智认为,工商资本投资家庭农场最好做一下前期论证,包括当地水、土、温度、风等适合不适合农作物优良生长,不过,现在这样的人才怎么找都找不到,只好凭经验发展。“目前,家庭农场规划师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实际上随着家庭农场的迅速发展,对这一块需求量非常大。”台州市椒江区一位农技专家指出,像他们这样的技术人员,过去只学农业技术,根本不懂得规划设计。他建议,国家应在家庭农场规划师培养上下功夫,尽快在高校里开设家庭农场规划师课程,培养出一批家庭农场规划师来适应市场需求。 台州椒江 陈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