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德市航头镇东村村方家自然村一片苗木基地里,一位身体硬朗的老人时而给苗木修剪枝条,时而与基地里的工作人员交流,时而拿起电话联系外地客户,忙个不停。
他叫刘满昌,今年91岁,从事苗木种植已有30多年,是建德市林业局定点苗圃场场长,也是目前该市年纪最大的苗木经营者。他的苗圃有120多亩,种了桂花、茶花、香樟、枫香、楠木、红枫等十多个品种的苗木。“种了30多年苗木,就是因为喜欢。每当看到自己培育的苗木被种到城市街头,特别舒心。”刘满昌说。
据介绍,现在东村村共种有苗木600多亩,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建德林业部门就在方家自然村建立了近百亩松树、杉树等用材林苗木繁育基地。当时,土地刚刚承包到户,年富力强的刘满昌分得5亩田,可种粮食效益低,只能养家糊口。他看到村里搞苗木繁育的,经济效益比种粮要好几倍,于是想,自己何不也来繁育苗木呢?刘满昌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林业部门的帮助与支持。
就这样,刘满昌拜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为师,开始繁育松树、杉树等用材林苗木,他的技术一年比一年成熟,苗木销路也一年比一年好。当时,刘满昌年销售苗木100多万株,成为全村最早靠种植苗木致富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各地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刘满昌也跟着形势发展,转变观念,开始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绿化观赏苗木。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他向农户租赁土地,苗木面积从原先的五六亩发展到五六十亩,品种从原先以用材林苗木为主发展到主打绿化观赏苗木。刘满昌告诉笔者,种了多年苗木,他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在培育桂花树苗时,最好选择土层较厚的土壤,这样可提高苗木的耐旱抗旱能力,而且起苗可以带土球。什么地块适应种植什么苗木,很有讲究,要根据树苗的特征,因地制宜种植。苗木培育一段时间后,还要对密度高的分批移植,让树与树之间保持一定空间。
刘满昌对苗木产业非常执著。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回家,多次劝他: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应该休息了。对于子女的劝说,刘满昌总是口头答应,等子女离开家,他又背着锄头,拿着剪刀,钻进苗木林中忙开了。但刘满昌毕竟年事已高,除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外,苗木基地都雇人来帮助打理。
一株大的桂花树最高卖到5000元,一般培育十多年的树苗也能卖上千元,一年的净利润十多万元。种植苗木不仅给刘满昌带来财富,更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刘满昌说,每当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苗木成林,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而且在田间种苗木、种菜,动动手脚,活动活动筋骨,对自己的身体也大有好处。如今,91岁的刘满昌和84岁的老伴身体都很健康,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村民们说,刘满昌还是个热心肠,“遇到邻里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协调,近日村里集资演戏,他二话没说,慷慨出资5000元。”
宁文武 文/摄
图为刘满昌(左)正在指导村民如何进行桂花整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