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丰收之道在于耕

我省要求全力抓好当前春耕农业生产工作

  □本报记者 袁 卫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春耕生产工作,4月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保供给、促增收的高度出发,全力抓好当前春耕农业生产等工作。副省长黄旭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战略物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九连增”的可喜成就,但是粮食供求趋紧的格局和价格上行的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受灾害天气的影响,粮食产量的不确定性在加大,保障粮食安全的艰巨性也在加大,对于粮食自给率不足40%的浙江而言,必须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努力保障口粮基本自给。同时,春季是早稻播种、畜禽水产补栏补苗、农业结构布局调整等工作的重要时节,全省各地必须集中全力搞好春耕生产,力争为全年农业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对今年春耕生产工作提出了五个“千方百计”的要求。针对种粮成本上涨较快、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会议指出,第一要强政策、增投入,千方百计使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各地要抓紧出台、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逐户发放政策明白卡,让种粮大户吃上“定心丸”,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悉,今年省财政将安排粮食生产扶持资金7.45亿元,比上年增长近20%,在稳定上年政策基础上,将水稻政策性保险金额分别从每亩200元、400元提高到每亩400元、600元;将订单水稻种子制种基地农户交售杂交水稻种子奖励标准提高到每公斤2元,每亩最高奖励提高到300元;对在桐庐、平阳等8个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早稻等粮食作物的农民给予每亩60—100元的补助。同时,今年省财政将安排9亿元资金,结合农业“两区”建设,支持各地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第二,要挖潜力、稳面积,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要通过大力发展早稻种植面积、在春季抛荒田内种植粮食作物以及大力发展旱杂粮等措施,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的目标任务。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潜力在早稻。各地要积极组织基层干部、粮食购销企业职工进村入户,把政策明白卡、粮食订单送到农民手中,引导农民多种早稻。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潜力在抛荒田,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季节性流转、组织代耕、统一服务等办法,让种粮大户把抛荒田种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潜力在旱杂粮,我省山地、坡地、旱地资源丰富,各地要出台有力有效措施,积极发展番薯、马铃薯、玉米等旱杂粮生产。
  第三,要兴科技、攻单产,千方百计增加粮食产量。要充分利用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发挥宁波、嘉兴、金华等地的水稻高产经验,抓好先进科技推广应用、抓好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努力在人多地少的客观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实现我省全年粮食总产量800万吨的目标。
  第四,要抓“两区”、强基础,千方百计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至目前,我省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3645个、面积356.8万亩,今年还要建成100万亩。各地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要落实管护责任、管护人员和管护措施,切实使功能区在发展和带动粮食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要创机制、提效益,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生产经营水平。要大力培育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引导其开展水稻代育、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生产环节的规模经营,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推行订单生产,支持规模种粮主体开展粮食加工与销售,以品质和价格取胜,同时要大力发展以水稻为纽带的水旱轮作、粮经轮作、稻田养鱼等“千斤粮万元钱”种养模式,实现稳粮增收。
  会议还就落实粮食生产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指导服务等保障春耕生产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