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一过,刚忙完节前农产品集中销售的谢行张又开始为1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数千种商品寻找销路。他名片上的头衔是余姚浙东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但他还有一本资格证书是盖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钢印的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书。
大胆创新,让农产品“活”起来
和谢行张一样,在宁波市有上万名农产品经纪人,他们除了进入山东寿光市场、宁波、上海、杭州等各大市场外,还通过农超对接、网络销售、农社对接等创新手段,促进农产品流通上百亿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农超对接示范项目”、“宁波市十佳农产品经纪人”“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市级菜篮子基地”……在宁波市鄞州区农乐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圣鸟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好几块烫金的奖牌,经过4年多的努力,叶圣鸟带领的团队,已经和家乐福、三江、加贝等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年销售额近千万元。“进入超市的门槛很高,如为保障超市连锁门店的供应,必须要有充足的供货量,这需要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当超市搞促销提前半个月下订单时,经纪人不仅要提前估算出半个月后比市场价优惠的价格,而且要有更大量货源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超市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此外,在资金、物流等方面也需要有足够的实力。”面对超市的高要求,叶圣鸟首先利用基地西瓜优势,逐步打入各大超市。
谢行张的销售思路,在当前农产品团购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值得学习。他通过建立余姚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代销当地百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优质农产品。“销售的价格即为批发价,通过厂方、合作社给的返利赢利。”谢行张全新的销售模式,打破了部分优质农产品价格虚高的迷雾,吸引了大量散客、外地游客和企业。从2011年起,谢行张在淘宝网上开设了网店,如今,余姚榨菜、梅干菜、年糕等土特产,成为宁波游子常采购的好东西。
农产品与社区对接,“慈溪海通”时代农场通过基地现摘蔬菜,直接向社区配送并进入居民家庭,走在了新型消费前列。“运作几个月来已有100多名会员,今年我们的目标是500名会员。”农场有关负责人马小福说。
经纪之路,风雨坎坷忧虑多
今年初,一场大雪即将来临,象山新桥养殖户韩善忠33亩蟹塘因为设施差,面临受灾。他一个电话打给了昌茂梭子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昌茂,请求帮助。韩昌茂二话没说,就以市场价一分不差地收购了老韩700公斤活蟹,马上将它们销往市场。
气候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最头疼的问题。每当灾害天气过后,往往影响了收成,甚至使第二年的产销遇到困难,这时就需要考验经纪人的素质。“西瓜、甜瓜是我们合作社的主打产品,必须对价格了如指掌。”叶圣鸟能够报出每天各地西瓜的价格,以及它们在批发市场、超市、小摊贩中的差价。在叶圣鸟看来,农产品经纪人就是需要了解市场需求,以此指导农民生产,统筹产品上市,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
宁海县力港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培华说,“柑橘上市季节,向农户收购都是现金结算的,而收购进来的产品需要加工、包装、储运、流通,这些需要成本,很多单位的结款都需要几个月时间。”事实上,宁波市绝大多数农产品经纪人是农户出身,本身缺乏资金积累,融资难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中央发文,新型经营主体更受重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关注“三农”问题,并提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迎来新的春天,而广大农产品经纪人更将如鱼得水。
宁波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供销社等开展农产品流通。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供销社历史上就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近几年,通过实施新网工程和建设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途径,在探索农村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解决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这位负责人表示,农产品经纪人只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组成部分,而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建设。当前中央提出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从信息、技术、物资、设施、销售渠道、培训等方方面面提供保障,这不仅给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流通领域提供了政策契机。
张燕 王露明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