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供销

为农资使用方案注册商标,为作物管理模式申请专利……

农化服务的浙江新探索

  □本报记者 曹丽娟 程益新 通讯员 吴小樟 沈玲
  农资公司在一般人的脑海中,无外乎是卖卖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物资,碰到一个负责一点的经营户,可能还会告诉你如何使用农药和化肥。但浙江的一些地方,正在彻底改变这种传统农资公司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他们不但提供优质的农资商品,而且可为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量身定制农资使用技术,有的还为农资使用方案注册了商标,为作物管理模式申请了专利。
  他们正在为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确保食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尽着自己的一份责任。
一种名为“全优保”的农资使用方案
  前几天,记者在台州市农资有限公司(简称“台农”)采访时,意外获悉公司研制的无公害大棚西瓜培育方法,于去年10月30日被授予了发明专利,目前,公司已有5个类似的发明专利。另外几个发明专利分别是西兰花培育方法、无公害早熟蜜柑种植方法、无公害东魁杨梅培育方法、无公害草莓培育方法。这在省内绝无仅有,省外也不多见。
  更令人意外的是,公司还有一套名为“全优保”的农资使用方案。
  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陶维康解释说,所谓“全优保”,意思是指全套的农资商品、优质的技术服务和保质保量的收成。去年,公司已申请了“全优保”商标。以后,只要一提到“全优保”,农民就知道这是一种农资使用方案。
  记者在公司提供的“全优保”标准方案之无公害杨梅周年管理方案中看到,针对杨梅的不同生长时期,为达到相应的管理目的,该管理方案都提供了详细的用肥、用药技术。比如4月中旬,管理方案提示:要防治杨梅褐斑病等病害,并注明用什么药、怎么用;为提高坐果率,应补充硼锌营养元素等。
  陶维康说,实行“全优保”的目的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农药为例,在推行“全优保”方案前,一亩地的用药成本可能要50多元;推行“全优保”方案后,只要20多元就够了,足足降低了一半。
  至今,公司已在10多万亩实行规模化种植的葡萄、西瓜上使用了“全优保”方案,去年开始,又在柑橘上作尝试。
  其实,“台农”的“全优保”方案脱胎于由其首创的“技物结合”农资经营模式。这里的“技”指的是标准化的农资使用技术,“物”是指“台农”引进的高科技农资商品,通过优质的示范性服务,实现技术与产品的全面结合。
  据公司有关人员介绍,以“农民需求、‘台农’追求”为经营宗旨的台州市农资有限公司,一直充当着庄稼医生、信息保姆、农技博士等多重角色。在建议农民使用某种农资商品之前,“台农”技术人员往往都要通过实地诊断,“对症下药”。公司还专门建立了农民信息资料库,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种信息服务。这些信息涵盖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如合适的播种时间、合理的打药方式、精确的施肥剂量等。
  对“台农”优质的农化服务感受最深的应该是临海市上盘镇的西兰花种植户。临海市上盘镇是国内最大的西兰花出口基地,早在2003年,为应对日本贸易壁垒,“台农”在这里专门建立了经营服务门店,利用门店和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把生产标准贯彻到农民,使当地生产的西兰花完全符合日本的严格要求。
  人们都说台州农民追着太阳种西瓜,而“台农”则是跟着农民做服务,农民走到哪里,他们的农化服务就跟到哪里。针对台州瓜农分布全国多个省份、各地天气土壤条件千差万别的实际,从2006年开始,“台农”先后跟着台州瓜农到各地开设门店,实行一地一标准,并开发针对性农资商品,让瓜农享受标准化服务。
一份“肥药双控”的农企承诺书
  近日,九穗儿生态种植园、华林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绿园农资有限公司等50家天台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资经销企业,在《关于自觉实施“肥药双控”坚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开承诺书》上签名,承诺将严格按照“肥药双控”行动要求使用化肥农药,打响了天台“肥药双控”的第一炮。
  据了解,所谓“肥药双控”技术,是通过综合运用植保、土肥及种子栽培技术,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农药、化肥最佳使用效果,既减少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又力求使农作物稳产丰产。
  九穗儿葡萄生态种植园负责人葛凌腾说:“发展农业产业,一定要有生态、安全、精品、高效的理念,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肥药双控’活动,使得广大涉农企业和个人都使用低毒、易分解、无残留的农药,尽量用物理的办法除虫,努力使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要求。”
  葛凌腾说,每年4月初到10月底,透翅蛾、金龟子、甜菜夜蛾等虫子非常猖獗,为此他们购买了 20台单价5000多元的太阳能杀虫灯进行生物杀虫,同时粘虫板、糖醋液、生物碱等杀虫办法也都派上了用场。甚至对于地面的杂草,葛凌腾也是让化学药物靠边站。他说,本来用除草剂既省时又省力,但施用后会在土壤里有残留。所以,他宁可雇人除草或用割草机,也坚决不用除草剂。葛凌腾每年花在除草上的人工成本每亩要比别人多2300元。
  据了解,去年天台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县,这其中,“肥药双控”功不可没。该县通过采取“肥药双控”措施,提高精确施肥与用药技术,促进化肥、农药合理使用,减少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今年,天台县更是将“肥药双控”作为政府要抓的十大实事中的第一件大事,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严格禁用违禁药,控制使用常规药,逐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确保2015年底前单位耕地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20%。
  据该县供销社主任徐亦淼介绍,天台是台州市率先实现农资配送服务全覆盖的县,已构筑起了生产厂家、配送中心、经营网点“三位一体“的现代农资服务网络。该县的农资目前全部由天台台农农资有限公司、天台早稻田农资有限公司两家配送,这为“肥药双控”源头把关提供了有利条件。
  徐亦淼说,“肥药双控”重点是控农药。他们将依托全县的农资配送网络,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多引进新型的绿色环保高效农药,从源头上把关。
  在保障农资市场安全的前提下,供销社和农资公司将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及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等提供新型肥药管理方案,促进作物品质的提升。
  记者在走访天台县农资配送公司、代销店时发现,农资经营户对“肥药双控”普遍较为认同。天台县西站农资代销店负责人徐朱瑜告诉记者,实行“肥药双控”后,虽然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量少了,但对质量的要求会更高,对经营影响不会很大。原来要施两次药的,改用新型农药后,只要施一次就好了,这对老百姓的健康很有利,是好事。
  记者在该代销店看到,该店销售的农药、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都为微毒、低毒。店内安装的农资销售POS机,对每笔交易都有记录——农资是从哪里来的,卖给了谁,电脑记得一清二楚。
  据了解,随着规模化、精品型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生产用药习惯的改变,农民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资产品需求增加。目前,台州市农资有限公司与国内外120余家优质农资产品生产商合作,以总经销、总代理形式与德国拜耳、美国硼砂等全球农化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今年春耕期间,稻腾、稻戈、矿物油、持力硼、助商缓释肥等新型农资商品占该市总储备量的60%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