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春耕备耕特刊

抢农时 促春管 夺丰收

确保农民种粮收益稳定提高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谈春耕生产

  □本报记者 葛勇进
  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力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是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基础。当前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如何抓紧农时,以实施“8810行动”为抓手,在全省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确保浙江粮食生产在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增加。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
咬定160亿斤粮食生产总量目标
  记者: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亮点纷呈,尤其是去年水稻攻关田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百亩方产量刷新了全国纪录。请问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王建跃: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巩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好形势,对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扎实开局”至关重要。春耕生产在全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抓好春耕生产,才能把握全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主动权。
  当前粮食市场总体较为平稳,但也应看到粮食供求趋紧的格局没有变,价格上行的趋势没有变,特别是受灾害天气影响,粮食产量的不确定性在加大,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我省情况看,目前,我省粮食常年消费总量400亿斤左右,常年产量只有160亿斤左右,缺口达240亿斤,是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缺粮省。我省人多地少的省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必须始终把促进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牢牢守住160亿斤左右粮食生产总量和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红线。
春耕生产形势喜中带忧
  记者:前段时间,省农业厅组成10个调查组,由厅领导带队分赴各地调查了解当前春耕备耕情况,各地生产形势如何?
  王建跃:据省农业厅对16个调查县(市、区)1600个调查点抽样数据测算,预计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3705.9万亩,比上年增加30.2万亩,增0.82%。粮食播种面积1901.2万亩,增加23.8万亩,增1.27%。
  从调查情况看,喜中带忧,具体概括为四个字:“足,好,快,忧”。“足”就是今年全省各地春耕备耕动手早、措施实,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备货充足,能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好”就是今年春花作物长势总体较好。“快”就是今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较快。今年以来,种子、劳动力、农机作业等价格不断上涨,粮食生产成本压力增大。虽然目前农资价格总体稳定,但种子价格比上年上涨5%以上,尤其是杂交水稻种子价格涨幅较大;农业用工价格近年也不断上涨,今年用工价格预计要到100-120元,“双夏”期间雇工价格预计要达到150元以上。“忧”就是部分粮田“非粮化”倾向凸显。今年各地土地租金涨幅也比较大,目前普遍在每年500-1000元/亩,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500元/亩以上,高租金条件下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进一步凸显,甚至部分粮食生产功能区也发生“非粮化”,对稳定我省粮食种植面积带来不利影响。
今年粮食生产扶持资金比上年增长20%  
  记者: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对提高农民种粮特别是早稻种植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和往年相比,今年我省又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
  王建跃: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大了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省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比上年增长20%。,并采取以“六个继续、一个提高、一个加大、一个试点”政策措施。“六个继续”就是继续实施稻麦种植大户直接补贴政策,继续实施订单稻谷奖励政策,继续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施水稻集中育秧补贴政策,继续实施水稻生态补贴政策,继续实施水稻机械化作业环节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个提高”就是提高水稻、大小麦政策性保险标准,适当提高水稻保险金额,分别从每亩200元和400元提高到每亩400元和600元,各级财政保费补助承担比例不变。“一个加大”就是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扶持力度,加强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农田质量提升、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推广等的支持。“一个试点”就是开展耕地保护补偿试点,在三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慈溪、海宁、临海)和八个省级示范区(桐庐县、平阳县、安吉县、嵊州市、武义县、开化县、岱山县、松阳县)探索省、县合作的耕地保护补偿试点,省里给予粮油种植大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每亩100元的补偿。
今年要建300个省级水稻高产千亩方
  记者:浙江耕地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较高,种粮效益相对较低,扩大粮食面积的难度很大,增产潜力在于提高单产。从近年的生产实践看,我省粮食高产创建,对粮食稳定增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请问,我省在粮食高产创建方面是否有新目标?
  王建跃:突出抓好水稻高产创建,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去年我省高产创建再创佳绩,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农户许跃进种植的105亩“甬优12”,平均亩产达963.65公斤,不仅创造了我省水稻百亩方产量吉尼斯新纪录,而且创造了全国水稻百亩方产量新纪录。在粮食高产创建方面,我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有超高产的品种。近年来,我省相继育成了“甬优9号”、“甬优 15”、“甬优12”、“中浙优8号”等高产杂交组合,在高产创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甬优系列品种(组合)充分展示了超高产的潜力。在2012年全省50块亩产超900公斤的高产田中,全部为“甬优12”。
  二是有高产的集成技术。多年来,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再创新相结合,我省广泛开展粮食作物高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提出了单季晚稻“五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水稻机插高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成为我省水稻生产的主推技术。
  三是有科技攻关队伍。嘉兴农科院、宁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为我省选育出一大批水稻高产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头,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应用。更有一批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热心于粮食高产攻关,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从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高产经验,成为我省水稻高产纪录的刷新者。
  今年在继续抓好100个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片的同时,建立300个省级水稻高产创建千亩方,并启动省“超级稻百亩方亩产千公斤攻关行动”,全面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力争水稻单产再创新高,推动全省粮食平衡增产。
全面普及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
  记者: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除粮食价格偏低外,很重要的因素是种粮作业环节多、生产过程比较复杂,劳动强度大、费工费力费时。请问我省在帮助农民减轻种粮劳动强度方面有何新举措?
  王建跃: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粮食生产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社会化水平,解决一家一户不想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能轻松种粮。
  根据我省粮食生产的实际,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重点放在水稻集中育秧、水稻机械化插秧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上。一要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据测算,集中育秧比分散育秧每亩增产15公斤左右,降低生产成本170元左右。今年,要加大集中育秧推进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对象,对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各级开展的水稻高产创建重点示范片等,接受一季育秧大田面积100亩(含)以上的育秧专业户、家庭农场、粮食(含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等服务主体提供集中育秧服务的农民,省财政予以补贴。
  二要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目前,我省水稻机插率仅为19.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继续将水稻育插秧机械设备作为购机补贴重点并优先安排,为育插秧机械化发展提供装备保障,同时加大示范镇村和示范基地建设,扩大示范辐射范围,力争全省机械化插秧面积达260万亩。
  三要扎实推进病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转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题,提高防控效果和效率的有效途径。今年将整合项目、资金,扶持植保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专业防治队伍作用,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只要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农民种粮收益将会持续提高,浙江粮食生产也将会在稳定的基础上略有增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