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磐安:黑木耳成“新宠”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眼下正值黑木耳采摘高峰时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永安源香菇专业合作社的黑木耳种植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菇农们正在抢抓时间采摘晾晒木耳,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这个黑木耳916品种是农业局去年引进的,适合露天栽培,生长周期短,70天便可开始采收,而且比一般的黑木耳色泽更黑亮,菌朵也更肥厚,具有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易栽培、效益高等优点。”合作社理事长孔新平说。
  除了品种好,一些生产环节由合作社统一机械化生产也让菇农省了不少工本。永安源香菇专业合作社实行“集中生产、分散管理”的生产模式,即备料、菌棒制作、灭菌等环节统一由合作社机械化操作完成,菇农只管接种、发菌管理和出菇,不用添置任何生产设备,就能进行黑木耳的种植。这样的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而且菌棒出菌率高、成本低。孔新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田可放菌棒1.3万个,每个菌棒的成本不到2元,能产出1—1.5公斤左右的鲜木耳,按目前鲜木耳每公斤1.75元的市场价计算,每亩的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去年上半年,县农业局组织我们去龙泉、庆元、丽水等地参观黑木耳基地,当时听他们介绍黑木耳的效益时,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种成功后才知道,种黑木耳产生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孔新平感慨地说。如今,永安源香菇专业合作社在榉溪村基地的种植规模已经达到23亩30万袋(菌棒)。
  磐安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露天栽培黑木耳可实行“耳—稻”水旱轮作,以利用秋冬农闲季节种植,不需要搭建菇棚,除平时浇点水,基本上不用怎么管理,不仅如此,黑木耳的销路比较稳定,有专门的客商上门收购,较少的前期投入、良好的经济效益、广阔的市场前景,使黑木耳种植受到更多种植户的青睐,榉溪村打算进一步扩大黑木耳种植面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