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了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共646个,我省有43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其中杭州市3个,宁波市6个,温州市5个,绍兴市3个,金华市11个,衢州市2个,台州市2个,丽水市9个,湖州市1个,舟山市1个。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可以说,一个传统村落就是一段历史,一幢古建筑就有一个故事。从本期开始,美丽乡村专版将陆续给读者介绍浙江的传统村落。当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拥挤,想找一片“世外桃源”,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时,不妨去这些村落转转。
品味古村乡韵
——走进传统村落(一)
建德新叶村
耕可致富 读可立身
这是一场半醉半醒的耕读之梦,历经近千年时光,当日的繁盛已风吹云散。但在窄窄的青石板街巷中,这个依血缘聚居了800年的家族仍在春播秋收,繁衍生息。从玉华叶氏第一代到这里定居后,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至今,新叶村仍虔诚地守护着这个拥有3000多人口的庞大宗族,以坚不可摧的家族制度维系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膜拜,成为中国农村宗族制度和民俗文化的一个活的注脚。
新叶村位于建德市西南大慈岩镇,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是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之一,为叶姓家族聚居建筑群。村子以村后的玉华山为主山,玉华叶氏已传了36代,有子孙3000余人。新叶村现存有明清古建筑200多幢,包括塔、阁、祠、庙、桥、堂、厅、民居等,被誉为“中国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中国东南部最典型的农耕村落”。
新叶家族以耕读传家著称,崇尚读书,又善农工商贸。耕者必是农家之能手,农工商并举,农以粮、林、畜、牧、棉,工以开油坊、印染纺织等见长。克勤克俭,多出殷实之户;读书者多为国家之良才,明清以来杰出人士颇多,从新叶众多的祠堂大厅里的各种匾额上,就可看出曾经有过的显赫和荣耀。
在新叶村,有一组建筑分外引人注目,那就是立于村口的抟云塔、文昌阁和土地祠。土地祠祈求丰年,抟云塔和文昌阁祈求文运,三者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完整地反映了农业时代叶氏家族“耕可致富,读可立身”的理想和追求。
新叶村依山傍水,整个村落布局取“阴阳九宫”之相,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村中近百条巷弄纵横交错,将户与户、房与房连成一个有机、有序的整体,构成一组体现东方神秘文化的立体图像。有序堂是整个村落的中心,但其大厅不开正门,而是在左侧另建门台一座,门台直对道峰山主峰,再从半月形的南塘周边向四方开通八条道路。村内的每条街巷下都设有暗沟排水,每隔一定距离有门口塘,可蓄水,用以日常洗涤、消防,雨天还可集中排水。这些体现了古代传统的耕读文化思想及儒家文化中阴阳相生、尊卑有序的思想,是我国乡土文化考察的“活化石”。
祠堂是新叶村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新叶村保存有崇仁堂、有序堂、荣寿堂等13座宗祠,除了作为祭祀场所之外,祠堂也是新叶村村民娱乐与社交的场所,讲究一点的还建有戏台,比如有序堂。崇仁堂是新叶村最高大、最宽敞、最华丽的祠堂。它的规模不但超过了祖庙,也超过了总祠。一般祠堂只有两进或三进,而崇仁堂则有四进,总进深26米,纵深空间体现出强烈的神秘感,足见崇仁堂在玉华叶氏家族中的重要地位。祠堂内设有议事厅,是宗族执行私法、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场所。祠堂里有许多精美绝伦的木雕,堪称传世精品。许多梁、枋、斗拱装饰着人物、灵兽、百鸟、回纹等,雕刻工艺精湛;木梁上大多刻有戏文,以“百兽图”居多,还有“九赐言”、“凤采牡丹”等,栩栩如生。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新叶村丰富多彩的文化。叶氏的尚文家风吸引了历代不少文人学者来到玉华山下谈诗论文、评点书画、兴办书院、传经授学,不但为叶氏家族培育了不少人才,也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化。丰富的文化积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三月三庙会闻名金(华)、衢(州)、严(州)三府,新叶草昆、形式多样的戏文杂耍、山歌对唱等将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庙会期间,村中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饭菜和自家配制的米酒,无论相识与否,客人一旦登门,都会受到贵宾一样的款待。新叶特有的八宝莲子汤、干菜蒸肉、枣儿糕、栗子粽、荞麦馃等美食,使客人在享尽眼福的同时大饱口福。
仙居李宅村
一曲流动的乡村建筑音乐
李宅村位于仙居县田市镇,是标准的“八山一水一分田”,80%的面积都被山林包围着。
李宅村是仙居李氏的主要聚居地,先祖李守贞原本居住在温州永嘉苍破村,南宋时为了避战乱,从温州迁到此处,至今已历经了17代,生活了近1000年。李氏家族自古文风鼎盛,永嘉“耕读传家”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南宋以来,李宅曾出现过6位进士,堪称“一门六进士”,李宅村也成了仙居乃至台州首屈一指的“进士村”。
在水运繁盛的时代,仙居借着永安溪之便,一直是台州与金华以及江西、安徽等内陆地区联系的重要纽带,物质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上的碰撞。习习吹来的徽派建筑、东阳木雕之风,经过数个世纪的融合与积淀,成就了仙居三透九门堂这一独特的乡土建筑风格,三透九门堂为连进式四合院家族建筑群落,雨天也可以在门堂里随意走动,以大气、典雅、精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李宅就是其中典型的家族建筑群落。
李宅的古建筑群气势恢弘,以李氏大宗祠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祠堂之西南、西北是古建筑分布的主要区域,从西面山上俯视呈“双喜”字格局。大宗祠堂正面朝西,前面是宽阔的池塘,这便是整个村落的风水气眼。
祠堂里面有一个隽秀幽雅的戏台,戏台的造型为典型的仙居作派。主体古建筑踞大宗祠堂西南,数个朝南的三进院落一字排开,每座院落之间相隔数米,整体分布井然有序。
这些院落的分布格局便是典型的“三透九门堂”建筑模式,强调建筑的整体性。
进入村口,一座砖刻牌坊赫然在目,砖雕、石雕线条流畅,图案精美,白墙带瓦,颜色很是好看,牌坊上醒目地刻着“大明隆庆己巳年”的字样,仿佛在向每一个来者诉说着李氏家族一段显赫的历史。
站在村口,不时有村民手持竹鞭,赶着老黄牛从巷子里穿过。据村里的老人说,这里的每块石头和瓦片都是可以考究再三的。在相对封闭的建筑内,屋檐的瓦当滴水、雀替、斗拱、柱础、门楣、隔扇等,可谓雕工精细,美仑美奂。老人说,这座牌坊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先祖明左都御史李一瀚而修建的祠堂大门。
李一瀚世称李御史,生活在明嘉靖年间,官至督察院左副都御史。作为一名谏官,李一瀚为人正直,敢讲真话。在严嵩父子专权的朝廷里,他刚正不阿的个性有如仙居的山水一样清新脱俗,令人刮目相看。他以台州人的硬气屡次上书弹劾严嵩父子,被嘉靖皇帝钦赐“铁面冰心”之美誉,一股浩然的正气与硬气让今天的人们也为之仰慕。与其他的古村落一样,李宅的三透九门堂里到处弥漫着一种古旧的气息,但是精神上是令人愉悦的,一种延续了千年的平静和安逸,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景象。
与其它地方相比,这里是一个夜不闭户的桃源,可以随意地进这家出那家,而且门堂的主人会热情邀请你到家中做客,谈到兴致处时,他们会为访客捧出一本厚厚的族谱,断断续续说着以前家族的历史。
在一些人家的门口,还种着与房子齐高的芭蕉树,一片苍翠,生命力十分旺盛。
生活在这里被细心地经营着。徘徊在门堂间,你可以发现这里的很多建筑都被非常虔诚地雕琢着,原本冰冷的建筑因为融入了生活细节的场景,变成了一曲流动的乡村建筑音乐。边走边读,一幅李氏家族几百年耕读持家的生活画卷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