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桐乡龙翔街道农民有把致富“金钥匙”

董家茭白产业越做越大

  □本报记者 金国栋
  本报讯 近日,桐乡市龙翔街道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原来,该市农经局高级农艺师沈学根正为当地茭白种植户讲解大棚种植技术。
  据合作社理事长张永根介绍,由于去年新增的茭白大棚比较多,而农户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所以集中培训成了当务之急。他还自豪地向记者坦言,董家茭白已成了4000多家农户的致富“金钥匙”。
  靠种植茭白盖起了小洋房、买了小轿车,这是龙翔街道不少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南王村的沈建明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的茭白面积达到98亩,一年有几十万元收入,还买了2辆小汽车,成了名副其实的种植大户。董家村的高海荣说起种植茭白给他带来的甜头,同样笑得合不拢嘴。他对记者说,去年他种了40多亩茭白,年收入有20多万元,小汽车也买了。“多亏加入了合作社,种出的茭白卖起来容易,而且能卖个好价钱。”高海荣质朴的话中透露出对合作社的信任。
  据了解,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于2003年成立,成立之前当地就为茭白注册了“董家”商标,目前董家茭白基地面积稳定在1.35万亩,茭白销往10多个省(市),惠及4000多家农户。合作社成员从几十人扩展达163人。该合作社还注重强化社会责任,当茭白行情不好时,合作社推出保护价收购农户的茭白,保障农户的利益。
  张永根告诉记者,合作社卖出去的茭白都是打着“董家”的牌子,去年底,董家茭白在上海超市虽然要卖6元一公斤,但还是供不应求。当然,如何保证茭白品质,张永根费了不少心思。目前,合作社和所有营销户签订了质量承诺书,营销户也和农户达成了协议,必须保证收购上来的茭白无农药残留等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农药选用,合作社实行定点采购制度,由配送中心按批发价向农民提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同时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指导农民开展茭白田间生产档案记录。2008年,合作社建立了农残检测室,采用上级抽检与合作社自检相结合的办法,对茭白开展售前检验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销售。
  张永根表示,随着董家茭白效益的不断扩大,必将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致富的道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