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30年来,他默默守护着大山

——记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刘光兵

  •   □本报记者 姚力丹
      3月9日,富阳鹿山街道谢家溪村发生的一场山林火灾,连烧十余个小时,造成3000亩山林过火。
      如今,又到了春季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期,护林员的任务更重了。
      每天一大早,54岁的护林员刘光兵从海拔1274米的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东关岗保护点出发去巡山。30年来,他默默守护着这片七八千亩的山林,除了过年,他几乎不下山,每次下山也不超过3天;30年来,当初的壮小伙如今已头发花白了,但不变的是他对大山的情谊。
    山上有个严厉的人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安吉、临安、宁国两省三县的交界处,主峰海拔1587.5米,有“浙北第一峰”的美誉。刘光兵是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东关岗护林站护林员。每次,他从东关岗保护点出发巡山,到达龙王山主峰,起码要花上4小时。防盗伐、防盗挖、防火,是他的工作职责。
      刘光兵告诉记者,1984年,25岁的他从老家安徽来到安吉成为一名护林员,2003年,他又被调到浙北第一高峰的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既然把守山的责任交给了我,就要凭良心去做,要对得起现在拿的1200元工资。”刘光兵说。
      其实每月1200元的工资,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以前十几年,一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尽管拿的钱不多,但对于守山这份工作,刘光兵始终尽职尽守。每当在山上遇到抽烟或生火的人,刘光兵就立即上前制止,直到看着对方熄灭明火后才离开。正是这种执着,30年来,这里从没发生过火灾。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植被保存完好,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众多,可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来说,保护区里到处是“黄金”。特别是千丈岩上,生长着各种造型奇特的黄山松,经常会有人来盗挖。而老刘的铁面无私在当地已经出了名,有人来采摘松针,塞给老刘300块钱;舅老爷托姐姐的关系,想挖走一支枫树……都被老刘一一拒绝。
      正是刘光兵的“不近人情”,才守护住了山上的珍稀动植物。曾经,为了一株珍稀树苗,他追了几十里路才把树苗从盗伐者手上夺回来。这些年下来,由他经手夺回的花草苗木不计其数,其中不乏银缕梅、金钱松等这些国家级珍稀物种。
    山上有个热心的人
      每次巡山中,除了防火防盗,刘光兵总是时不时弯下腰,去捡路边的可乐瓶、塑料袋、瓜果壳等垃圾,放进随身携带的背包。他告诉记者,现在是旅游淡季,垃圾还不算多,等到放暑假,每天要捡两三次。
      老刘的手机除了和一年才见几次面的家人通话外,基本是用来接各类“求助热线”的。“喂,刘师傅,我们在一个悬崖边,迷路了,能不能来救救我们?”“喂,老刘,我手机掉了,你帮忙找找行吗?”……平时严厉的老刘,此刻却特别热心,总是二话不说,无论多晚,都会着急地奔进山里寻找。“游人路生,我找起来方便些。”刘光兵说。
      在各类驴友论坛,到过龙王山的游客几乎都会提到护林员老刘。老刘所在的东关岗护林站是通往山上的必经之路,“有事找护林员老刘”,来过这里的游客总是这么说,似乎老刘就是驴友们的“保护神”。
    山上有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由于常年待在上山,咸菜、笋干是刘光兵的家常菜。“这些菜都是我亲手种的,下山买菜不方便,新鲜的也不容易保存,干脆就都腌起来,我除了过年,一年很少下山,每次下山最多也只呆3天,有时妻子上山,才会给我做点好吃的。”刘光兵说。
      “长期不下山,家人没意见?”记者问。“那没办法,我的工作决定的,而且山上没人我也不放心。不过真的要感谢我的妻子,谢谢她能理解我、支持我。”老刘愧疚地说。
      在大山和家庭之间,刘光兵选择前者。守山的工作虽然艰苦,但山上最难熬的还是寂寞,每到晚上,刘光兵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电视还是近年才买的,以前山上不通电,每天晚上我就只能用收音机听不清晰的广播。”老刘说。
      山上的冬天最难捱,一二月份的时候只有零下十几度,特别是大雪封山时,山上的人下不去,下面的人也上不来。“所以每年12月的时候,我就要准备好大米、腌菜,防止下大雪时没法下山买粮食。”刘光兵说。
      弹指一挥,30年过去了,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的山林仍然是那么郁郁葱葱,而老刘的一头黑发却已花白。“现在身体还硬朗,我还要多干几年,尽力守护好这片大山。”刘光兵这样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