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全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PM2.5的检测数据大幅超标。来自奉化滕头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认为,“同样是种树,为什么不种更有环保价值的树?能否多种一些能更好地吸收粉尘和尾气的树?把PM2.5数值降下来!”
傅企平认为,现在,虽然一直在提倡绿色出行,但小汽车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通过节能减排来降低PM2.5数值,无疑是任重道远。其间,不妨运用一些辅助方法,来改善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种相应的环保树就是其中一个好办法。”
种树也要讲究因地制宜
傅企平表示,目前不少地方的绿化工作还是比较到位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绿意。但从降低PM2.5数值的角度考虑,还有很大的提升和调整空间。
傅企平曾与国内知名院校的一些学者、教授探讨过这一问题,大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种树要讲究因地制宜。“比方说,公路两旁,最好种夹竹桃、黄馨、杨柳等,这些树吸收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的本领强。而在公园、住宅区,最好选择香樟、桂花树等常绿乔木,这些树吸附粉尘的能力强。”
树种的选择也有讲究。“多种一些叶片大而粗糙的、上面有茸毛的、能分泌汁液的树,这些树能很好地吸附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至于具体选择哪些树种,相关部门需要事先做一些调研。
更多的树自然能更好地净化空气,为此,可以进一步发掘绿化潜力。傅企平提到了滕头生态楼,这是一栋高效节能的绿色写字楼,四面墙都被藤本类植物包围,屋顶上种了形形色色的花草。“城区也能沿用滕头生态楼的模式,发展高、中、低结合的立体绿化,高处种乔木,中间种灌木,地上种草坪,屋顶上也可以种上花草。这样一来,我们的城市就更美丽更干净了。”
城市绿化要注重搭配
近日,笔者就傅企平的“精选绿化树种,发展立体绿化,降低PM2.5数值”的建议咨询了宁波市海曙区绿化办副主任、园林高级工程师孙立军。她认为,这些构想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推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制约。
孙立军表示,城市绿化要注重搭配,有些地方要种落叶植物,有些地方要种常绿植物,有些地方则要两者混种。此外,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也要兼顾,“眼下,90%的行道树都是香樟,桂花树包括四季桂、金桂、银桂也是小区和公园里非常常见的树,以后的城市绿化将侧重于考虑多样性,以更好地美化我们的城市。”
至于立体绿化,这两年相关部门也在陆续开展试点,但始终没能普及。由于气候特点,许多藤本类植物在浙江很难生存,“在厦门、深圳,到处可见的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三角梅,很漂亮,浙江就很难种,因为它很难过冬。秋冬时候稀稀拉拉的,容易给人萧条颓败的感觉,和城市整体风格也不符合。”
此外,立体绿化是一项昂贵的工程,前期铺设和后期养护成本都很高。“墙面绿化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样,在墙边撒一些种子,然后植物就生根发芽,顺着墙体爬上去了。”孙立军说,每一株藤本植物都是盆栽的,一盆一盆铺叠上去,就像刺绣一样,慢慢延伸到墙体,底下是自来水灌溉系统,这些都需要较多的资金来支撑。
话虽如此,但孙立军认为,通过绿化来降低PM2.5数值仍是非常有意义的构想,相关科研机构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培育出更适合当地水土、更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同时拥有更高性价比的植物。
童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