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吴小樟
本报讯 全省供销社主任会议今天在杭召开。会议指出,今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基层组织“网络工程”、社有经济“强企工程”,大力推进专业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努力推动供销社事业再上新台阶。
去年社有经济逆势上扬
2012年经济形势复杂而严峻。全省供销社系统顺应市场趋势和政策走向,不断优化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防风险的举措,社有经济最终呈现了逆势上扬的可喜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全省供销社系统总经营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252亿元,增长20.1%,其中商品销售收入2642.9亿元,增长23.2%;实现利润30.9亿元,增长10.25%,销售收入和利润占到全国供销社系统的10.2%和11.8%。省供销社再次荣获全国供销总社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
在为农服务方面,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省供销社确立了服务农业增效、服务农民增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推出了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春耕支农惠农服务“两区”大行动、筹建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狠抓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努力拓展为农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农服务形成新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708亿元,助农增收313亿元,培训农民54.6万人次。
在企业发展方面,通过推进社有经济“强企工程”建设,社有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特别是在全国供销社系统百强企业中我省占了16席。
今年供销社要抓好“三二一”
会议认为,目前供销社在面临“三农”发展、城镇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优化为农服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协调发展等挑战。
今年供销社工作,总的是要抓好“三二一”。
“三”就是构建为农服务“三大体系”。一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增效。要搞好农资供应服务,继续发挥供应和市场调控的主渠道作用,办好春耕支农惠农服务现代农业大行动。要强化农化技术服务,推动农资服务由单纯商品供应向技物结合的个性化、综合化服务转变。要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提升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加大专业化服务合作社的参办、领办力度。要创新为农融资服务,稳定农信担保规模,创造条件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要搞好农民培训服务,提升为农培训规模和层次,探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参与精品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精品园,打响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二要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服务农民增收。要提升农产品流通规模和效率,抓好重点市场建设,推广直销配送、展示展销、产销对接、电子商务等多种流通模式。要打造农产品购销新军,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多样化、服务个性化的要求,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设,更好地组织和服务农产品经纪人。要加快构建茶叶现代经营体系,扎实推进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做大茶叶内销。三要构建新农村生活服务体系,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围绕提升农村消费水平,积极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加快实现连锁化、信息化、品牌化。要围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构建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围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村一级,增强综合服务社服务功能;在镇一级,加快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新农村服务示范区。
“二”就是深入推进“两个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基层组织“网络工程”建设。按照多元兴社、项目强社、扩容活社的要求,加快建设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和其它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二要推进社有经济“强企工程”建设。深入实施一体化战略、走出去战略、品牌化战略和人才强企战略,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增效,加快社有企业发展,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要提升传统主业,加快商贸流通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开拓新兴业务,大力发展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探索发展种子、饲料、农机等新业务。要扩大有效投资,在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以项目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增强后劲。要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强化规划、指导和激励。要推动联合合作,加强与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外部优秀经营团队和人才。
“一”是加强“一个建设”,就是要按照打造“活力供销、实力供销、合力供销、服务供销、智慧供销”的要求,切实加强以联合社建设、作风建设、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合作社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自身建设,为供销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七项工作力争取得大进展
今年,省供销社力争取得大进展的七项工作是:
大力推进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建设经营服务综合体,是省供销社把握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着眼于推动经营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议要求各级供销社真正把经营服务综合体作为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新利器、基层社发展的加速器、“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来抓。要准确把握经营服务综合体的内涵。经营服务综合体是基层资源的整合、功能的聚合、组织的联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供销社基层经营服务的集大成者。因此,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建设,顺应农村市场和农民消费能力升级的趋势,努力做到业态先进、功能综合、一体化经营、一站式服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力争成为当地商业的高端、综合服务的平台,使“综合体”的称谓名符其实。要坚持统筹谋划、联动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拓展功能、健全服务、提升形象,建设经营服务综合体。
狠抓项目建设。在思想上,要把项目建设摆到事关供销社科学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在工作中,要强调有效性,就是要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努力做到规模、结构和效益相统一。重点要突出项目建设的方向和领域。要围绕优化为农服务加强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实施一批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流通、农村商品流通项目建设,有条件的供销社,要抢抓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探索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新农村服务示范区。要围绕做大做强主业加强项目建设,在主营业务领域建设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市场、园区和加工基地,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要围绕拓展新兴业务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介入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主动对接我省“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四大平台”建设,逐步提高新兴业务的比重。在方法上,要内外并举,既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系统的力量,更要加强与央企、民企、世界500强的合作。
积极构建茶叶现代经营体系。茶叶是我省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省供销社要以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参与浙江茶产业振兴行动,加快构建茶叶现代经营体系,为茶业增效、茶农增收服务。要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实施茶叶多品牌发展战略。在绿、红、青茶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知名品牌,走依靠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路子。发展红茶,对于优化茶产业结构、开拓夏秋茶利用空间、带动茶农增收具有特殊意义。系统内的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要借助各地发展红茶的热情,加快红茶新品的培育和开发,扩大品牌影响和声誉,积极抢占市场。
抓好品牌建设年活动。要抓紧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把握品牌建设的重点,突出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建设。在产品品牌方面,重点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促进产销对接为着力点,在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等领域,培育一批像“忘不了”那样代表行业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名优农产品品牌。在服务品牌方面,重点发展一批以“杭果”等为代表,以鲜活农产品流通为主的市场类品牌;以“惠多利”、“新田园”等为代表,以商品经营为主的企业类品牌;以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为代表,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和行业服务功能的协会类品牌。
积极探索供销社在专业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建设中的作用。要强化供销合作,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带动生产合作,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创新信用合作,开展为农融资服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要抓好为农培训工作,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庄稼医生等专业培训,广泛开展农技推广、信息咨询等指导培训,培养一支创新实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坚持企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骨干,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经营者和经营团队为我所用。
加强合作社文化建设。供销社在长期实践中,积淀形成了以“背篓精神”、“扁担精神”等为代表的合作社精神,并不断扩展演化为心系“三农”、热忱服务的奉献精神,坚韧克难、勤俭勤勉的创业精神,不断创新、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这是供销社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更要重视合作社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引领作用,使之与供销社事业相互激荡、相互促进。要大力倡导“服务‘三农’、创业创新、求真务实、坚韧不拔、诚信和谐、联合合作”的价值观,并以此引领系统思想道德和合作社文化建设。要注重传承、保护和开发合作社文化,建设一批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文化基地,使之成为展示合作社文化价值、扩大合作社影响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