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畜牧兽医

新型合作化之路大有可为

——新型畜牧产业主体建设调查

  【编者按】2012年4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出台激励政策,加快推进新型畜牧产业组织体系建设,以破解畜牧产业发展瓶颈,解决内生性矛盾。之后,各地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培育壮大新型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进展顺利。近日,省畜牧兽医局组织人员赴金华、绍兴、龙游等地进行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这些地方建设新型畜牧产业组织的做法及在推进中遇到的难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调研报告摘编,供借鉴探讨。

新型合作社优势明显
  1.养殖成本明显下降。以合作社为主体统一采购玉米、兽药、添加剂等原料,进行散装饲料配送,每头猪可降低养殖成本约70-100元。具体体现为:一是饲料质量改善,料肉比提高。据义乌丰和和绍兴瘦八戒等两家生猪专业合作社测算,与以前自配料相比,使用合作社配送的饲料,料肉比由3.1-3.3︰1降至2.8︰1,可节约饲料约30千克/头。同时,节约包装袋成本40元/吨。二是集团采购成本下降。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直接与吉林玉米生产基地对接,加收运费后基本以成本价销售给社员。如去年12月份,吉林产地玉米价格为2520元/吨,运至义乌加收40元/吨运费,以2560元/吨销售给社员,而当地市场上同等级玉米价格为2620元/吨,每吨节约60元。再如龙游龙珠合作社,统一采购兽药,直接由兽药企业供货,比市场价便宜近20%。
  2.饲养水平明显提升。一是良种化水平稳步提升。据龙游龙珠合作社社员反映,自2010年由合作社引进良种,提供统一供种、供精服务以来,他们的生猪饲养水平稳步提高,每头母猪年育成商品猪由2009年的15头提高到2011年的17头。二是设施化水平明显改善。合作社社员感受到使用配送饲料的好处后,开始积极推进养殖场的设施化改造,建饲料塔,安装自动喂料、自动饮水投药等系统,目前,龙游龙珠、义乌丰和、绍兴瘦八戒等合作社大部分养殖场都已完成设施化改造。三是人工效率显著提高。据义乌丰和社员介绍,以前500头存栏规模的养殖场至少需要8-10个人工,设施化改造完成后仅需4个人工,用工成本大大降低,也间接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
  3.收益更加稳定丰厚。一是产销对接稳定收益。如义乌丰和与华统肉制品公司建立稳定的供销平台,“华统”以质论价,以比市场价高0.4元/千克的价格收购合作社社员的生猪,目前该合作社80%的生猪都销往“华统”,稳定的市场确保了稳定的收益。二是创造品牌提升价值。如绍兴瘦八戒生猪合作社与天天田园集团联合打造“瘦八戒”品牌,两年内无偿赠予合作社使用,提升产品附加值;龙游龙珠合作社与浙江春然公司合作打造自主品牌“九号牧场”,以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品牌猪肉为宗旨,也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形象和收益。
  4.融资更加便利。单个养殖场(户)生产融资一直是一大难题,目前龙游龙珠、义乌丰和、绍兴瘦八戒等合作社均以合作社为主体建立资金互助服务,帮助社员解决融资难题。如龙游龙珠合作社与龙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达成“存一贷十”的担保协议,以合作社注册资本金690万元为抵押,获得授信6900万元,为合作社社员提供贷款担保。义乌丰和则由合作社拿出部分资金,为社员提供短期融资,社员根据时间缴纳一定的利息。
  5.社员信心更足。从调研组召开的几个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看,合作社社员普遍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不少社员反映:“在合作社里真正感觉到成为主人了,因为社里的一切事务都是公开透明的”;“现在办牧场更方便轻松了,不需要为饲料、疫病、融资等问题操心了,采用自动喂料系统以后,劳动力节省好几倍,管理也省事了。”
发展强劲的机制分析
  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内在的动力机制在发挥作用。
  1.领头人的作用明显。从各地反映情况看,各种专业合作社能否成立起来,特别是大家能否合伙抱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社的领头人。这个人必须具备很高的威望,见识广,阅历丰富,处事公道,经济实力强,有创新能力,才能让社员信服你、跟着你。合作社社员都是大小不等的“老板”,本身有企业,有经济实力,也有较强的组织和认知能力,要大家走到一起创业,更需要这些群众“领袖”。如龙游龙珠合作社理事长赵春根,他当过兵,担任过文化员、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县二轻局局长等,自己所办的猪场又非常出色,生产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在全县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社员就愿意跟他合作。绍兴瘦八戒生猪合作社有专职服务的秘书长,是县委组织部派驻在合作社里帮助工作的,他政策水平高,解决问题能力强,又不会与社员的利益发生冲突,容易吸引社员共同创业。而有些地方的合作社进展不快,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领头人。
  2.有符合社员需求的服务内容。由于各个合作社的条件不同,成立时间长短不一,开展的服务内容有较大差异。合作社内部成立的服务机构也不同,从业人数有很大差异。如金东和丰禽业合作社投资1600万元新办了大型种鸡场,今年就可以满足社员的苗禽需要,合作社内部成立了计划财务部、采购供应部、生产发展部、质量安全部、技术服务部等,有46位专职工作人员,才能为276个社员鸡场做好全方位服务。只有这些服务内容的存在,才能吸引社员对合作社的热情。龙珠生猪合作社在生产基础上,正在拓展猪肉直销市场,这是解决生猪价格波动和社员获利多少的根本对策,所以要求加入合作的养猪场越来越多,该合作社已准备溢价扩大股本,吸收新的社员加入。
  3.合作协商经营超越龙型带动经营。以前龙头企业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质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买卖关系,利益享有是不公平的。而新型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的生产模式,内部是民主协商管理制度,经营所得共享,利益与风险是透明的。如浙江和丰禽业合作社联合重组后,社员遍及浙中地区,合作社通过低价供应饲料原料,共同开拓市场,使社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去年三季度,社员肉鸡只均利润达5-6元,高的可达9-11元;与之相比,宁波正大集团订单农户的收益就少一些,只均利润仅1-2元。巨大的利润差吸引了大批订单农户转入和丰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实现跨地区发展,吸引义乌、武义、建德等地的养鸡场(户)加入,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新型合作化大有可为
  通过这次调研,调研组看到了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一些共同优势,也看到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是工商登记不适应新型合作社发展要求。新型合作社注册资本大,有强烈的对外投资需求,具有股份制公司性质。但目前合作社兴办企业还不能以合作社为法人进行工商注册,只能以合作社内某个人的名义注册登记,承担风险较大。在人员认定上,合作社只限定以农民(农村户口)作为社员,而现在许多养殖企业的法人并不是农业户口的,所以在登记时会遇到麻烦。一些地方在合作社投资畜牧业相关产业时受限,新型合作社章程与工商部门提供的范本有差异。
  二是合作社办的企业缺少明确的政策支持。以合作社名义兴办的饲料、屠宰加工企业及销售网点,是属于农业生产还是工业企业,是否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水电等优惠政策,目前还没有统一说法。
  三是用地审批难。受我省土地资源紧张及环保制约,畜牧业用地审批相当困难,尤其是用于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发展的土地审批。如前段时间,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下跌,丰和等合作社苦于没有存储仓库而白白错失了低价囤货的良机。
  四是扶持缺乏针对性。近几年,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均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但往往是普惠式扶持,好的坏的、大的小的一起扶持,缺乏针对性与引导性。
  五是发展融资难。部分合作社仍然存在贷款难,要用房产等抵押。
  为更好地推进新型畜牧产业组织体系建设,建议:
  1.加强对新型合作组织的具体领导。要继续大力宣传省政府浙政发(2012)33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出台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要重点在新型主体培育和规范上下力气,引导各主体主动参与新型合作社筹建,对合作社带头人一时难以寻找的地方,可通过选派骨干人员等途径把合作社先办起来,边办边培养。
  2.不断拓展合作服务内容。根据合作社的实力和合作内容,选择可操作的服务内容,首先是统一采购、统一经销等,还可以扩大到统一供饲料、统一人工授精、统一防疫监测和诊断、统一融资担保等。其中,如何发挥合作社、企业中的技术力量的作用,要作些实践。
  3.探索做大合作社的模式。横向上,可进行增资扩户,鼓励养殖场和饲料、种畜禽、屠宰加工等企业参加;纵向上,可成立合作社联合社,再进一步发展成集团公司等。 戴旭明 刘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