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过去一年,浙江农村精彩纷呈

  □本报记者 程益新
  龙年将逝,金蛇迎春。过去的一年,我省“三农”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喜事连连。这一年,我们受到了恶劣天气影响,碰到了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制约,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三农”事业发展依然取得了不俗成就。
  今天,我们粗略盘点一年来我省农村所取得的一些喜人成绩,以总结经验,再创辉煌。
农村环境越变越美
  走进素有“中国大竹海”之称的湖州安吉,举目四望,竹海森森随风起伏,宛如绿浪翻滚。2012年9月,安吉县荣获联合国人居奖,这是我国自1990年参与联合国人居奖评选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安吉是我省农村环境实现大“变脸”的突出典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深入,村容环境整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村正在告别“脏乱差”的传统形象而变得越来越美丽,省农办介绍的一组数据可以粗略反映农村环境变化之大:2012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达114.2亿元,其中村道硬化里程达7074公里,改造卫生厕所53.5万户,新建无害化公厕4336座,生活污水治理56.8万户,绿化苗木448万株,有3600个村实行了连片整治,直接受益农户达120万户。
  村庄美了,农村风光也成了“来钱”的资源,一家家别具特色的“农家乐”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的同时,也有力地鼓起了农民钱包。据统计,2012年,我省“农家乐”直接经营收入达到84.4亿元。
社会保障越来越好
  千百年来,养老和医疗一直是中国农民最担心的问题,可喜的是,在提高农民社会保障程度上,浙江在2012年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2年6月1日,率全国之先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浙江,再一次提高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6元调整为80元。记者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有1332万人参保缴费,其中农村参保人数达到1233万人,参保率达90%以上,526万农村人口已开始领取养老金。
  看病报销更多、儿童大病列入医保、群众用药更便宜……这是2012年,我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的共同感受。据了解,2012年,我省2872.9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97.7%。人均筹资额达482.5元,其中财政补助人均342.2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5.5%和25.2%。全省新农合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2.2%,其中21个县(市、区)达到75%以上;门诊实际报销率为27.8%,其中7个县(市、区)达到50%。在全面推行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基础上,2012年,我省又有37个县(市、区)开始了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大病保障的试点工作,农村患者看大病的自付费用有望进一步降低。
  此外,2012年,我省按照扶贫标准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相配套的原则,将新一轮扶贫标准定为人均纯收入4600元,这一扶贫标准为国家新扶贫标准的2倍,属全国最高,这意味着,全省约有350万农村人口被划入需要扶持的低收入人群,将得到扶贫帮助。
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上午看看当天的报纸,中午去农家书屋找点喜欢的书籍,晚上去村文化广场跳舞健身……这对浙江农民来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过去订的报纸要先送到村里的代销店,自己去取,新闻经常变成了旧闻。现在当天村邮员就可以把报纸送到家里。”杭州市西湖区迴龙片联合村村民张雪元说。
  从村委会到村民家,被形象地比喻为农民阅报的“最后一公里”。长期以来,农村邮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走得非常艰难。而如今,村邮站来了,不仅带来了当天的信件报纸,还带来了缴费、充值、助农小额取款、购买车票等各种各样的便民服务。截至2012年8月底,全省已建成20590个村邮站。这些村邮站2012年已累计为农村百姓提供叠加的扩展业务116.8万笔,涉及服务金额2.55亿元。
  村邮站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农家书屋则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浙江,村村都有书屋的梦想已经实现。省新闻出版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24179个行政村目前已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加上建有农家书屋的1156个自然村,共建成25335个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建成验收率达到104.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创业路越走越宽
  2010年,省政府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把“三农”领域作为了自己的创业首选。2012年4月6日,浙江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省广大农村创业青年有了“带头大哥”。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协会共有会员263人,7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2人还是硕士以上学历,呈年轻化、高学历化的趋势。浙江农村青年的创业路也得到了多方支援。省农业厅已经连续多年举办了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就业招聘会,为大批年轻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共青团浙江省委不仅联合省农办设立了专门的培训学校,给有志于到“三农”领域创业的年轻人提供服务,还与省农信联社签订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合作备忘录,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小额低息贷款支持;省科技厅也提供了一支近200人的科技支农专家服务团,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科技服务。
消费维权越来越便捷
  温岭箬横镇横陈村的江春芳调解功夫远近闻名。自被镇里聘请为驻法庭调解员后,短短两年工夫,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72起,调处率100%。2012年11月,她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妇女维权工作室。除了依托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大渠道开展工作,工作室还建立了回访和心理疏导制度。
  除了江春芳本人,工作室由箬横镇综治、妇联等工作人员轮流“坐堂”,开展针对妇女的心理疏导、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和矛盾化解等工作。工作室还设有“阳光信访姐妹聊天角”,专门帮助女性信访人员。
  这是我省切实解决农民维权难问题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农村一直是维权领域的薄弱点,农民若遭遇消费纠纷,多半只能自认倒霉。可如今,在农村人均年收入已达14552元的浙江,一张覆盖全省的农村维权网已基本铺就:目前,全省农村建有消保委分会488个,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站3716个,农村消费维权联络点17363个,聘请消费维权监督员近3万名,“村村建立维权监督点,户户消费纠纷不出村”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