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带本好书走进2013

  当下,电子媒介正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但是最新的调查发现,电子阅读在经历飞速增长后已趋向平缓,传统书籍依旧无可替代。其实,代替不了的应该不是实物,而是它传递给你的感受。笔者挑了些轻松但能触动心灵的书,希望你能带着它,走进2013年。
  《看见》 作者:柴静
“我渴望待在最寂静的角落里,被最热烈的声音包围。”《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的自传性作品。
  柴静的这本书,不单单是写给新闻人看的。通过她的文字,你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了解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但是,看这本书更多的是让你“见自己”,正如书中所说:“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如何被时代和命运裹挟而行,成为新闻主播,随后又如何安定自己的内心,规划自己的生活。我们看到,10年来,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柴静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
  柴静在书中记录下许多重大新闻事件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这些描写,仅仅用“感动”来形容是不够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这也是《看见》给我们的启迪吧。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作者:周濂
  公正、民主、自由、道德、幸福……这些词语是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里被很多人尤其是“公知”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但是,又有几个人认真地思考它们?身为年轻的学院派知识分子,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周濂以一个个现实故事和鲜活的生命体验,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一刀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拨动了时代精神状态的心弦。它让阅读者心照不宣,羞愧难当——是我们自己让自己装睡,且自知装睡的结果,却不愿意被叫醒。但愿这本书的广泛流传,能振醒国人沉睡的心灵,睁开双眼,从而找到通向尊严的生活道路。
《论中国》 作者:基辛格
  身处当今时代,很多时候我们迷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在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本书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讲述了他作为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与关键人物,与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交往及对中国历史、未来的思考。
  作者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抗美援朝、中美建交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它有利于加深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助于中国人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态度。
《世间的盐》 作者:高军
  这是一本让你看着非常开心的书,作者高军是豆瓣网最受欢迎的原创作者之一,他笔下的人与故事充满智趣。他有敏锐的触觉,观察细致入微,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描摹得生动有趣。甚至有网友认为,他是继汪曾祺后最富人情味、最有生活智趣的作家。
  在本书中,作者将俚俗掌故、吃喝玩乐、行走见识、家常小事,都写得妙趣横生。但是,热闹里头自有真意在,在你笑着看完一个故事的时候,会突然陷入某一段陈旧的回忆之中。
《我不是潘金莲》 作者:刘震云
  2012年刘震云的名字更多与冯小刚的电影《1942》联系在一起,他的这本新小说因此被忽略。在第一次以女性为视角的本书中,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立场,而且佳作频出。他直逼现实、书写民苦的写作态度,也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摘自《金华日报》 胡国洪/文2013年1月1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