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养生

吃黑木耳猪血防灰霾?不靠谱!

  •   近期不少地方灰霾严重,多种防治偏方充斥网络,民间流传的一些食疗方也被网友一再顶起,甚至出现吃黑木耳、猪血可清肺防PM2.5微小颗粒之类的传言。但中医药学专家认为,这些说法并无科学依据。试想: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对于停留在呼吸系统中的微小颗粒如何能起到清除和预防之效?再则,中医药学中提到某些药食有助“清肺”,这个概念是清肺火、肺燥之意,切莫望文生义,误以为食之便能清除肺部污染物。
    网络传言:黑木耳、猪血能防PM2.5?
      近期,如何“防霾护肺”的话题在网络上大热,除了防霾口罩之外,食疗防治法也颇受网友热捧,其中最抢眼的食物是黑木耳、猪血或鸭血等动物血块,有网友甚至将它们作为预防PM2.5的“攻略”,并大量转发、互作温馨提醒。与此同时,在一些中医院和中药店,沙参、麦冬、百合、党参、北芪等各种据传有“清肺”作用的药材也顺带“走俏”。
      “我也不知道通过食疗能不能预防,吃一些试一试吧。”刚从雾霾较重区域出差回来的张先生,一到家就叫家里人赶紧煮猪血汤、炒黑木耳,买些沙参、麦冬、百合等药材来煲汤“养肺”。
      但也有不少网友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无论吃什么来预防PM2.5都“不靠谱”!
    专家解释:“清肺”≠清除肺部污染物
      “网友的怀疑是很有道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蓝森麟分析称,黑木耳、猪血能防PM2.5,这种说法应该是从民间流传的这两种食物能“去尘”的传言上衍生出来的。
      从营养和食用功效来看,黑木耳的主要成分是木耳多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耳多糖有一定的抗凝血、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促进免疫功能、抗炎、降血糖等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平,有助于补气养血、润肺止咳、降压等,可用于气虚血亏、肺虚久咳、高血压等病症,是一味较好的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但体质虚寒溏泻者应慎重食用。而猪血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左右),其次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的抗高血压的多肽、超氧化歧化酶、血卟啉等;中医认为其性味咸平,有一定的补血养心、熄风镇惊、下气等作用,可用于头风眩晕、腹胀等症,为常用的食疗品。
      但只要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黑木耳、猪血等食物与PM2.5所走的“路径”完全不同——PM2.5是通过呼吸进入到肺泡中的,而黑木耳、猪血是吃进肠胃里;再则,也没有科学依据可证明,进入消化系统的黑木耳、猪血等食物能被转化并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成为“吸尘剂”。
      “所以,通过吃这些食物来防PM2.5的说法不切实。”蓝森麟提醒说,遇到灰霾天,“防霾护肺”最切实的做法还是减少外出,更莫在户外做剧烈运动。
      至于与防霾一道流行起来的各类“清肺”食材,蓝森麟说,现代医学并无“清肺”概念,而中医“清肺”的概念是指改善或消除肺热、肺燥症状。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肺燥热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干鼻燥、咽痒、干咳或咳嗽痰黄等症状,与现代医学呼吸道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类似。“但有些人将‘清肺’解读为清除肺部污染物、甚至称吃某些产品或食物能将‘肺毒’洗干净,这种望文生义的说法都有误导人的嫌疑。”蓝森麟说,“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洗肺’的食物或药物。”
      蓝森麟提醒莫被一些夸大宣传的产商所忽悠,以为只要吃了某类产品,吸烟、灰霾再严重都不成问题。恰恰相反,日常护肺更重要的还是要少吸烟甚至戒烟,并远离各种空气污染源。
    中医说法:补肺气养肺阴食疗或可一试
      那么,该如何看待沙参、麦冬、百合、天冬、银耳、罗汉果、雪梨等各种“清肺”食材以及相关的食疗呢?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上述食材若用得对症,确有一定的益肺作用。”蓝森麟说,中医一向认为“肺为娇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养肺”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中医养肺重在清、补两法,包含清肺火、润肺燥,补肺气、养肺阴等。所谓的肺火、肺热,多属现代医学的肺部一些炎性反应,它可能引起咽干、咽痒、咳嗽、痰黄甚至气喘等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症状。
      “无论是长期吸烟或是严重的灰霾影响,都可对肺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蓝森麟说,这些症状通过辨证食疗和中药调理,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的。像沙参、麦冬、百合等性甘味寒的食材,对于长期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肺阴不足者,有养阴、清肺、润燥而止咳的效果。而党参、北芪、核桃等食材,对日常声怯气短、走路易喘等肺气不足者,适当用于煲汤调养,有助于补益肺气。若说润肺,银耳比黑木耳的作用更好些。
      翁淑贤 方宁 张秋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