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说他傻,“别人养鳖一年长一斤,他养了3年才丁点大”;
镇党委书记说他像个农民,“热天你来看,浑身漆漆黑”;
兰溪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说他了不起,“他是最让我感动的大学生‘村官’,肯定会成功;他走出了一条新路,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榜样”;
已考上公务员的老同学说他又倔又实在,“他从小能吃苦,干活没问题”;
……
他,就是今年27岁的大学生“村官”葛晓慧,现任兰溪市梅江镇岭脚下村主任助理。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一年期满后,葛晓慧回家乡做了“村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与同乡李俊华合资承包了当地的10亩土地,创办起甲鱼养殖场。4年过去了,采用生态养殖技术的本塘甲鱼终于批量上市了。当他用农民般粗糙的手拎起一只只油光发亮的甲鱼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到四川做了一年大学生志愿者
2008年,葛晓慧毕业于嘉兴学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同学们都去做房地产销售了,他却选择了去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规划局做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当时什么都不懂,就想去锻炼一下自己”,葛晓慧回忆起那段工作经历,“我现在还很留恋那个地方”。
“那里经济虽然没有我们这边发达,但山好水好人更好”,葛晓慧当年就住在清澈的淯江边上,“感觉心胸都变得开阔起来”。房东待他们很好,当地人都很友善,志愿者内部也非常团结,“可考虑到父母的感受,我还是回家了”。“我回来的目的就是来创业的。”葛晓慧表示自己不喜欢坐办公室。葛晓慧的养殖场就在梅江的转轮岩山脚,那里秀美的风光和淳朴勤劳的民风,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干活不辛苦”。
生态养鳖几多艰辛
“合伙人是浙江海洋学院深水养殖专业毕业的,他懂技术,我来管理。”从2009年起,葛晓慧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李俊华筹措了10多万元,从江西买回1.5万只甲鱼蛋、4000只小甲鱼,开始了他们的创业路。
创业之苦,出乎预料。刚开始,小甲鱼因水土不服,成群死亡。“当时,每天都有小甲鱼死后浮在水面上。”葛晓慧说,差不多死了一半,损失2万元左右。那年夏天,又遭遇暴雨袭击,塘水溢出来淹了部分村民的土地,“村民要我们赔偿损失,真是焦头烂额”。在梅江镇党委和兰溪市委组织部的帮助和协调下,葛晓慧重新选址,东山再起。
“不是野生的,是生态养殖,不用药,自然环境长大的……”当客户打电话来时,葛晓慧都如实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甲鱼。在村民眼里,这两个小伙子瞎胡闹,“别人都是温室养殖,长得快才能赚得多,哪像他们把鳖养在露天,天寒地冻的,什么时候才有收成呀”。葛晓慧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品质要求会越来越高,他相信自己走的路没有错。
“我现在2亩大池,只有2000只成品甲鱼,一个平方米不到一只。”密度低,生长期长,又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葛晓慧养的甲鱼看上去就活力十足,外观也特别漂亮。“我们还在甲鱼池里投放了5万尾草鱼、白鲢和鲫鱼,这样鱼能吃掉甲鱼的粪便和剩下的饲料,保持池内环境清洁,大大减少了甲鱼病害的发生。”
喜欢桃花源式的简单生活
两年前,李俊华到外地去当水产技术员了,把养殖场交给葛晓慧一个人管理。“我们之间有合作协议,但那只是君子协议,彼此都非常相信对方”,葛晓慧说,技术方面已经没有问题,自己当“村官”也走不开,于是他选择了留守。
养殖场分两处池塘,都是露天的。与池塘相隔一条机耕路,就是葛晓慧的工作用房,这是四开间的平房,非常简陋。屋内除了电灯和饲料加工机械外,没有任何家用电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可能离得开网络?”葛晓慧说:“有,在家里,也离得不远。”其实他很少回家,一方面,岭脚下村每个月至少3次的远程教育播放任务雷打不动,平时村子里有什么工作,他也要随时去办。另一方面,养殖场必须有人看护。
葛晓慧在养殖场里养了4只狗,帮他看守养殖场。他不用电视机的原因也是怕吵,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可以随时注意到狗叫声。“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虽然每天的工作都排得很满,但很自由。”
大学生就是要去创业
“父母从小就不怎么管我。”葛晓慧坦言,自己从小就很疯很野。“现在懂事了。”他呵呵地笑着,满脸是纯净的表情。他父母长年在杭州打工,有一个哥哥在宁波已成家立业……
正聊着,忽然有客户来买甲鱼。当时气温接近零度,在寒气逼人的池塘里,葛晓慧依旧干得很欢,一边捉鳖,一边还哼着小曲。
“我看过一篇报道说,100个中国大学毕业生只有1个是自主创业的,而发达国家达到20%以上。”葛晓慧认为,大学生不一定非要进机关或者事业单位。
去年11月,葛晓慧为自己的甲鱼注册了“和孝”商标,由当地党委和市委组织部牵线搭桥,在兰溪市溪兰山生态特产店设立了售卖点,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到现在,上门生意就做了2万多元。”2012年12月,葛晓慧第一批甲鱼开始销售,预计今年春节可以实现销售收入10多万元。 琚红征
相关链接
兰溪培养“双强型”大学生“村官”
“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批骨干、在干部培养链上成长一批干部、为各行各业输送一批人才”,兰溪市积极引导激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自主创业。目前,该市241名在岗大学生“村官”中,参与创业50名,自主创业率达20.8%,年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带动了5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兰溪市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选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政策补助、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创业激励机制等内容,力争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自我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
围绕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本领,大力加强技能培训,先后举办了大学生“村官”电子商务培训、“激情创业、魅力人生”创业沙龙、浙江大学创业培训等活动。创新培训方式,依托信合青年创业就业学院,组织全市80余名大学生“村官”组建了兰溪大学生“村官”创业俱乐部,通过建组织、搭平台、给政策等,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和引导工作。
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初期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兰溪市整合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和相关部门资源,创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该园以“抱团创业、项目领衔”为创业模式、“市区门店+创业基地+农户”为运行模式,经过2年多的培育发展,已基本形成以市区门店为中心,镇乡(街道)为支撑的“一园多区”格局,现已吸纳了27名大学生“村官”的25个项目入园。
为加强大学生“村官”“造血”能力,兰溪市还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专项用于扶持大学生“村官”基层自主创业。同时,组建了由农林科技、金融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20名专家组成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团,召开创业“导师带徒”对接会,实现了“团对团”的帮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