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近年来制约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卡脖子”因素。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宁波市以突破机插育秧、提高秧苗质量为基础,积极开展区域性整体推进,提升装备水平,强化服务质量,全年机插水稻70.16万亩,继续位居全省首位。
抓源头
近年来,全省各地都在探索如何提高机插秧质量。宁波市从规模化育秧入手,有效突破了机插技术推广中育秧环节技术瓶颈,解决一家一户育秧质量不高、标准不统一的难题。
为提高育秧质量,宁波市扩大了基质育秧的试验示范范围,扶持并建设了一批工厂化育秧中心,有效提高了技术的适用性和成熟度。
余姚等地针对上一年基质育秧中漫灌方式秧苗质量差的情况,在各工厂化育秧点安装喷滴灌提高秧苗质量,同时还开展了立体育秧技术的试验、示范;镇海农机部门在充分试验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尝试“育秧工厂播种催芽+农户自家小拱棚培育”的方式,农户通过向育秧工厂购买播种催芽好的半成品秧,实现育秧质量和育秧效率双提高。
2012年,宁波市共建有季供秧能力500亩以上的规模化育秧中心203个,规模化育秧秧田面积达3379亩。
推整体
近年来,宁波积极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性整体推进创建活动,这一活动成为机插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经过一年的努力,宁海县长街镇等13个乡镇和余姚市圆满完成了整体推进创建活动,机插总面积达到41.3万亩,占宁波市机插总面积的近60%。
目前,又有“一区七镇”申报创建,整体推进已成为带动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整体推进这一创新举措,也使宁波对进一步推进机插技术应用充满底气。2013年,该市计划机插水稻72万亩。
添装备
装备就是“武器”。宁波市始终把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武装”机插环节,把所有的高性能插秧机、育秧流水线、催牙室等列入该市购机补贴目录,以满足农户需求。
在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中,该市根据机插实际试验推广相关机具。为满足双季稻区农民机插推广需求,今年宁波市在多地开展了行距25厘米的高速插秧机的适应性对比试验和推广应用,早稻期间共推广该插秧机80台。
据统计,目前该市共有各类插秧机2910台,其中高性能插秧机1625台,占56%。2012年,全市新增插秧机610台,其中高性能、乘坐式406台,占新增插秧机66%,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已成为众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的必备机具。
此外,该市加快规模化育秧中心建设,2012年新建工厂化育秧中心17家,总数达到67家;育秧中心大棚建设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可供3万大田机插;新增育秧流水线39条,总数达171条,新增催芽室、泥土粉碎机等配套设备100多台套,为全面推广机插技术提供了装备保障。
强服务
用优质服务来加快机插技术推广应用,是宁波市推广该项技术的有效手段,并深得民心。
该市推行2年来的水稻机插联系卡服务制度,深受广大农户欢迎。2012年,该市共发放联系卡3000多张,受理各种技术难题200多次,解决了种粮农户在早稻播种、秧田水分肥料管理、基质育秧管理、插秧机维修、应对气候变化及后期的秧苗调剂等方面的难题。
该市成立农机田头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机插技术服务,还开设了农机110热线服务。去年,该市共举办水稻机插演示会34次、培训班94场次,培训近6800人次,为机插任务的按时、保量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