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法制

萧山两兄弟为了房屋补偿款闹上法庭

面对亲情,何必把钱看得太重

  在杭州萧山浦阳镇,原本有一对感情很好的亲兄弟,几十年来,两家人的关系都非常融洽。2012年底,一笔意外的房屋征收补偿款却让两人对簿公堂,几十年患难与共的亲情也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6年前,老父亲病重,为了一碗水端平,避免兄弟俩闹别扭,老人家尽最大努力使家当分配得公平、公正。在经两个儿子同意之后,老人将祖宅分给老大,而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4万多元存款则留给了老二。按当时的行情,双方所分得的财产价值是基本均衡的,兄弟俩都没有异议。
  然而,老人还是失算了。在房价日益飙升的当下,处于镇中心繁华地带的祖宅价格也是水涨船高。2011年,镇政府对该祖宅进行征收,老大夫妇一共获得了近40万元的补偿款。
  短短几年时间,父亲当年公平公正的分配变得如此“显失公平”,老二心里实在难以接受。想到分家前自己还花钱给祖宅进行了装修,因此这笔40万的补偿款自己也应当有份。为此,老二提出让老大给自己应有的补偿,老大则认为自己现在是房屋的所有者,获得全部补偿款理所当然。双方为此事争执不下。最终,通过村委会的多番调解,两人签订了一份协议:老大拿出5万元补偿给老二。
  然而,就在要交付5万元给老二的那一刻,老大又犹豫了。想到几十年来,自己作为哥哥没少疼弟弟,从小有啥好吃的好穿的都让给弟弟,而弟弟现在为了要钱竟一点儿情面也不留。老大越想越气,于是,老大反悔了,还将弟弟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撤销两人所签订的协议。
  法庭上,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老大认为双方订立的是赠与协议,既然钱还没有交付,就可以随时反悔,而且父亲的遗愿是将房屋全部留给自己,分割给老二就是对父亲的不尊重。而老二则认为老大“吃独食”,不讲良心,违背父亲公平分配遗产的真实意愿。法官调解时跟他们讲道理、讲感情,告诉他们房屋有价、亲情无价,亲兄弟应当以和为贵。最终,在法官和村委会干部的说和下,双方再次达成协议:老大补偿给老二3万元。
  虽然两人在众人面前握手言和,但从双方略带僵硬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受损的亲情要彻底治愈还需时日。此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亲情与金钱,究竟孰轻孰重? 周陈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