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现在正值反季节的小番茄、黄瓜等蔬菜大量上市时节,绍兴绿岛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一片繁忙。除了采摘、包装和运输的工人忙得热火朝天,合作社的一间检测室内,工作人员亦忙个不停。“基地每天约有3吨蔬菜运往各批发市场和超市,农残检测蔬菜运出基地前必须的一道关。每天至少抽检20个批次,最近抽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基地管理人员聂向博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的抽检是在产品运出基地后,而基地自检则是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的第一道关口,“为保住A级,我们必须这样做”。
聂向博所说的“A级”,是绍兴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信用等级开展评定的一个结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绍兴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而对农业生产主体开展信用评价,则是其最大的亮点。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绍兴市制定了绍兴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日常监督量化评分细则,对农业生产主体的生产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监管和可追溯管理等四个关键点进行细化标准,每一项对应一定的分值进行量化评价,并依据评价情况和年度质量抽检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对得分为90分以上、年度未出现检测不合格者及未出现违法行为的评为A级;得分为89-75分、年度出现1次检测不合格者或有1次违法行为的,评为B级;得分低于74分或年度出现2次及以上不合格者或者有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或者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的,评为C级。经过严格的测评,2012年,绍兴绿岛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农业生产主体被评为A级单位,与“绿岛”一起参评的59家单位中,有B级单位37家,C级单位13家。“对我们来说,‘A级单位’是我们合作社产品质量过硬的‘保证书’,同时又是我们合作社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通行证’,而‘C级单位’,则会面临更多的困境。”。聂向博告诉记者,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绍兴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评为A级的单位,在部、省、市各级项目争取、评奖评优中给予优先推荐,并给予1万元奖励;而对评为C级的单位,在当年各类项目建设中则不予推荐。
记者从绍兴市农业局了解到,为保证信用等级的公信度,农业部门还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对列入信用等级评定范围的农业园区、菜篮子基地、无公害基地及其他规模型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进行重点监控,抽检结果都在市农业局编写的农残简报上进行公布;同时,绍兴市还开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开展全市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摸底调查,采集全市规模型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管理信息,并收集各级各部门对绍兴市辖区内各农业生产主体的相关农产品监测、执法检查、举报投诉、项目建设、评奖评优信息,建立电子信息化档案,实现了部门之间企业诚信信息共享。
聂向博说,得益于“A级单位”这块金字招牌,他们合作社的产品市场销路一直很好,无公害小番茄、无公害迷你黄瓜等主要产品的单季亩均产值都超过了1.5万元。
绍兴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绍兴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当地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据介绍,2012年,该市共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3251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8.5%,完成定性检测33934批次,平均合格率为99.8%,完成生猪尿样定性检测97854批次,合格率达100%。同时,为在信用等级评定中取得高等级,该市企业纷纷按照“统一安全标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统一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使用、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五统一”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强内部管理和监控力度,农产品生产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仅2012年,该市就创建了1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和24个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市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到了55.5%。
检查农资产品。(资料图片)
慈溪:“智慧农资”把好质量安全第一关
本报讯 尽管现在还是冬闲时期,但慈溪市兴合西华头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永耀却早早开始备货了。“过了年,就要开始春耕备耕了,防病治虫的农药和复合肥、叶面肥等要多准备点。”胡永耀告诉记者,同样的备货工作,与以前相比,他是省心了不少,“因为我们装有农资智慧管理系统,不仅进出货渠道保证、票据齐全,连店里缺什么货、哪些货快过期了,也只要一点鼠标就能一目了然,根本不用一个瓶子接着一个瓶子地查看生产日期。”正在胡永耀店里购买农资的一位种粮大户表示,以前买农资最不放心质量问题,不仅农作物因此受损,后续的索赔问题更是让人头疼。自从胡永耀安装了农资智慧管理系统后,每次买农资,他都会妥善保存从POS机上打出来的销售凭证,因为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拿凭证进行索赔维权。
对农资实行智慧监管是慈溪市农业局推进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2010年,慈溪市农业部门邀请软件公司开发了农资智慧管理系统,开发完成了《慈溪市农资信息平台》软件,注册了www.cxnzw.com域名。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农资监管软件进行不断完善,目前该市已有119家农资零售、批发、生产单位安装并使用农资智慧监管系统。
“该系统集农资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农资商品信息、农资进销台账、农资商品追溯、远程技术服务等管理功能于一体,通过互联网将农资监管平台、农资配送中心销售平台与农资零售商POS机电脑销售终端相连接,形成信息化监管网络。”慈溪市农业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农资配送中心销售信息平台、10多家农资零售门店POS机信息终端(电脑),将农资商品在“生产企业—批发单位—零售商店—农民消费者”各个环节的流动进行了完整记录,农资监管单位可在第一时间查清农资销售去向和数量,既强化了农资源头监管,提升了监管工作效能,又可实现农资商品全程可追溯管理,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除了农资智慧监管,建立健全高毒限用农药退出机制是慈溪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的又一创新。2002年,慈溪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禁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部分农民开始用乙酰甲胺磷替代甲胺磷用于农业生产,致使在当年农业部门开展的夏季蔬菜监测中,仍有甲胺磷检出。为此,慈溪市农业执法大队在加强乙酰甲胺磷监管的同时,号召全市农药经营者承诺不经营乙酰甲胺磷。此举使乙酰甲胺磷成功地退出了慈溪农资市场,为高毒限用农药退出机制的建立开了个好头。2012年,慈溪市要求农药经营者承诺不经营国家禁止使用、限制使用的高毒农药及对农产品安全存在隐患的农药,把承诺书张贴在店堂,接受群众的监督,使一批国家明文规定的高毒限用农药成功地退出了市场,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