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
本报讯 记者从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浙江的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全省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会上,浙江介绍了经验,监管机制建设、队伍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开展、标准示范推广和宣传氛围营造是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的“五大法宝”。
近年来,我省按照“狠抓源头、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检打联动”的思路,不断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农产品监测力度、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有力保障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亮点一:监管机制健全
我省注重责任落实与目标考核联动、监督管理与产业扶持联动、监督抽检与执法打击联动、内部协作与外部合作联动的做法,形成了监管合力,做到了保安全与保供给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省农业厅对市县农业部门的考核内容中,都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内容;我省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主体享受政策扶持的必要条件,对有不良记录、使用违禁投入品、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主体不予项目扶持,以全面落实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始终坚持农产品监督抽检与执法打击联动,坚持农业系统内部的协作以及与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形成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亮点二:监管体系完善
在队伍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在全省11个市和大部分县(市、区)单独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完善提升“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等手段,我省初步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通过完善检测体系、强化执法队伍、提升监管能力等手段,建立起了一支检测水平高、监管能力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截至2012年,全省共投资建设43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其中10家通过了计量认证或农产品检测机构考核,监测范围包括食用农产品、农业产地环境因子以及农业投入品等。目前,全省共有检测人员400余人,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占60%。
亮点三:监管行动有力
在专项行动开展方面,2012年,我省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15.3万人次,检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2.4万家,对2.7万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实现告知率、培训率、承诺率100%。同时,我省还每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排查,并建立健全了例行监测、监督抽检、专项监测、应急抽检、飞行抽检等五大监测制度,基本满足农产品质量市场预警需要。
亮点四:监管基础扎实
在标准示范推广方面,我省各级目前已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1884项,其中省级300余项,市、县1500余项,并以全程质量控制为重点,制定了蔬菜、水果、茶叶等6个主导特色产业全程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操作模式图,编印了10套主要农产品病虫害标准化防治模式图;2012年,组织实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62个,培育项目20个,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5个,部级农业标准化整建制示范县1个。同时,我省还积极探索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并严格农业品牌监管。目前,全省有效期内的“三品”总数达5173个。
亮点五:监管氛围良好
在宣传氛围营造方面,我省通过强化突发事件的应对、强化应急演练、强化宣传引导等手段,以及组织开展“千人进万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实验室、进基地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春节即将来临,农业部门将开展春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围绕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突出草莓等重点品种,组织各地开展春节专项检查,并加强全省重大动物防疫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管理,开展一次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督察,继续开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出售快大鸡滥用药物等违法行为的检查等,以确保餐桌安全,确保人们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