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一民办收养所发生火灾,造成7人死亡,其中包括6名儿童。悲剧发生后,失火户主、长期收养弃婴和孤儿的袁厉害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个从1989年开始累积收养100个左右弃婴的“爱心妈妈”被质疑贩卖小孩、骗取低保。
这场悲剧的发生,是偶然的,偶然中也带着些必然。一方面是袁厉害与孩子收养关系的不合法,一方面是民政部门“无奈”的默许。袁厉害的民办收养所就在这种夹缝中生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没有政策支撑,仅靠着个人对孩子不舍的感情维系着。在事故发生后,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公众对“爱心妈妈”的质疑声、官方的“客观因素”解释声以及专家的判刑声,最应该对孩子负责的孩子的亲生父母却失声了。
从袁厉害这20年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从医院的弃尸到父母的冷漠遗弃,家庭和政府都将“障碍婴儿”的养育责任推给了袁厉害一个人。袁厉害一人的肩膀与政府的臂膀相比较,袁厉害无疑是弱势的,但弱势的“草根慈善”者却承担了众多父母不愿承担的责任,帮政府承担起了社会救助的责任。当地干部之所以用摇摆不定的态度来对待袁厉害不合法的收养行为,“主要是当地没有福利院”。这样的解释让人惊讶,一个普通的妇女承担起了100名弃婴的抚养义务,而一级政府却没有切实把弃婴这一社会问题真正摆上议事日程。
如果袁厉害的民办收养所没有发生火灾,如果那7名孩子还活着,我们可以想象,社会对这位“爱心妈妈”的评价一定是正面的。
面对骗取低保的质疑声,笔者不禁要问,人均每月92元的低保金值得去“骗取”吗?养一个孩子需要耗费多少物资与精力,相信只有养过孩子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如果每月92元的救助金能吸引公众去收养有缺陷的弃婴,能让狠心的父母不再遗弃本就可怜的残疾孩子,那和谐社会就太容易建成了,也就不会有袁厉害的“非法收养”行为在情与法面前的徘徊了,更不会有今天某些“专家”关于袁厉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的探讨了。
(据四川在线 田小典/文 2013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