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谢谢《农村信息报》报道,它给我增强了今后种植的信心啊!”

上周五,多名专家再次为邵贤辉的铁皮石斛“把脉”

  ■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宁文武
  一条虫让建德农民邵贤辉的10多亩铁皮石斛蒙受2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本报“农民信箱”栏目对此进行连续报道后,不少读者伸出援手,为邵贤辉献计献策。上周五,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教授莫建初、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站长王道泽以及该站高级农艺师洪文英等一行3人,也亲临现场,为邵贤辉的铁皮石斛“把脉”。记者获悉后来到建德市下涯镇马目村,作跟踪采访。“谢谢《农村信息报》的报道,(它)真是给我增强了今后种植的信心啊!”与上次采访时的欲哭无泪相比,当天的邵贤辉激动无比,一见面,便兴奋地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语。《一条虫,伤了他的创业热情》在本报“农民信箱”栏目报道后,引起不少读者与省市专家的关注,之后,本报做了追踪报道——《这样做,他的10多亩铁皮石斛也许有救》。邵贤辉说,根据《农村信息报》上刊登的各位专家的意见与建议,结合自身可操作的范围,他现在正在做用油茶籽饼拌基质预防独角仙虫的试验。
  他说,看到报道后,他立即购买了750公斤油茶饼,对1.5亩左右的铁皮石斛进行先期试验,如果这种防治方法可行,其它的铁皮石斛也将采用。“由于种植的铁皮石斛已有两三年,将油茶籽饼重新拌入基质内很繁琐,因此,只得将油茶籽饼播撒在基质的表面先试试,真正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不过,邵贤辉觉得,自己在种植时遇到困难,有这么多人给予关注与帮助,无论如何,都增强了他对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
  当天,莫建初等专家对邵贤辉种植的铁皮石斛遭受如此严重的独角仙危害,均感到吃惊。他们认为,虽然这种情况在杭州乃至全省都较少见,但如果采用的方法科学,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专家建议,从源头开始,对基质进行高温杀菌,减少独角仙成虫在机质内产卵、生存的机会;安装防虫网,阻止外面成虫飞进大棚内产卵;将多年生草本植物博落回打碎,拌入基质内进行物理防治,以杀死独角仙幼虫;利用诱捕工具诱杀成虫。通过一步一步的科学防治,经过两三年,就可有效降低独角仙虫的繁殖量与危害程度。
  莫建初还向邵贤辉赠送了一台价值1000多元的风拂式飞虫诱捕机,邵贤辉深表感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