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烧上一盆热水,把冰冷的双脚浸泡进去,一股暖流立刻贯穿全身,舒服的感觉不言而喻。泡脚是很多人都喜欢做的事情,好处自古就有记载,东汉神医华佗所著《足心道》中记载,“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袪,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但每年因泡脚发生昏厥或烫伤入院的患者并不少见。这不,近日就有一位6旬老人因为经常性长时间泡脚,感到头晕、心跳加速。专家提醒,泡脚看似常见,但其中有讲究,保健不当会伤身。
六旬老人泡脚引头晕
宋先生给60多岁的母亲买了一个养生按摩足浴器。宋先生的母亲每天至少用它做半小时的按摩足浴。最近气温下降,她足浴做得更勤了,不仅把水温调高,时间延长到每天两小时。
不料,前天晚上,宋先生的母亲用足浴器泡了一个小时后,突然感觉头很晕,家人连忙将其送往医院。“这和脚部血液流动加快有很大关系。”接诊医生问清病因后,作出如此判断。“泡脚时间太长就会增加心脏负担,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会发生昏厥。”接诊的高学清医生分析说,宋先生母亲泡脚时间过长,水温也高,致使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
泡脚水温时长有讲究
高学清说,脚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冬春季由于寒冷刺激,脚部血管收缩,血液运行受阻,易诱发多种疾病。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预防阳虚、怕冷等症状,达到养生保健作用。多少度的热水最适合泡脚?每次泡脚多长时间为宜?
最佳水温:40℃左右
高学清说,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不是烫脚,温度太高对身体反而不好:一方面,水温太高双脚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另一方面,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最佳时长:30分钟左右
泡脚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老年人泡脚时间要再短一些,因为老人泡得太久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一般以20分钟为佳。
最佳时间:晚上9点
泡脚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进行。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在这些时段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选择晚上9点,是因为此时肾经气血比较衰弱,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最佳火候:后背微汗
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微汗),或额头出汗了,就可以了。高学清提醒,千万不能泡出大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太多会伤心。
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和儿童不宜用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虽然养生,但也不是人人适用的。专家提醒,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水泡脚。因为用热水泡脚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儿童也不宜用热水泡脚。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泡脚,足底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泡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
另外,糖尿病患者千万留意水温,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张贞林
□相关链接
这些泡脚方法可以试试
除了清水泡脚外,针对特定人群也可以加入一些植物或者药物成分。
柠檬泡:加入两片柠檬,可顺气提神,预防感冒。
盐泡:可在水中加一小勺食盐,水温可以略高,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后再泡,盐有消炎杀菌、通便的效果。
姜汁泡:姜汁泡脚操作起来很简单,只需在温水中加入几块拍扁的生姜即可。姜味辛性温,有散寒、除湿的作用。
醋泡:选用米醋或陈醋都可以,在热水中加入3大勺,可滋润皮肤,软化角质,增加皮肤弹性。
艾叶泡:根据水量取干艾叶50-100克,先用水煮开后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泡脚,若嫌麻烦就先用部分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后再加水泡脚也可。艾叶味苦性温,有理气血、逐湿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