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但就在这个时候,招商银行济南分行的校园招聘,被爆出存在“猫腻”——
发帖者上传的面试名单截图显示,18位应聘者学历都为本科,最后一栏注明的“关系”多为“行长、银监局领导、省政府朋友”等字眼。据报道,招商银行济南分行已证实,网传的“关系名单”属实,为招行“内部资料”,是员工误上传官网的。
“拼爹门”之所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除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紧张外,关键还在于“拼爹门”对就业公平构成直接威胁,触痛了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内心。
客观地说,“拼爹”是无可回避的。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家长的社会角色、社会阅历和经济实力,毫无疑问会对孩子的成长、就业产生影响。繁华都市的成功人士和边远乡村的农民相比,所带给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肯定是有悬殊差距的。事实上,从孩子一出生,“拼爹”就开始了。
“拼爹”无法回避,但不能让有本事的爹践踏公平的用人机制。保障公平,必须有一套公正的机制。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建立一套标准明确、程序严格的用人制度,使人员的进出、升降等环节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挤压”程序的弹性和模糊空间,实现科学用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公平法则获得严谨的制度保障。
保障公平,离不开监管与处罚。对于视规则为儿戏、肆意将公平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违规者,必须通过严明的处罚,以儆效尤。保障公平,离不开公开。特别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府机关和公益部门,更要在公开中接受监督。按公平的规则进行公平的竞争,这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公平。爹可以有差距,但规则不应该不同,公平竞争的天平不应该倾斜。“拼爹门”带给观众的担忧,或许就是担心“公开竞争”、“公开招聘”成为某些有本事的爹“秀”影响力的道具。
“拼爹”不可怕,可怕的是规则因“爹”而扭曲。
(摘自《检察日报》 郑博超/文 2012年12月19日)